从康巴藏区翻过海拔4298米的康巴第一关口——折多山垭口,山脚下是有数多传奇故事的地方“打箭炉”,《明史》中称炉城镇,清代称康定,1938年民国在此设西康省,为康巴藏区的中心,是多民族文化汇集之地。川藏茶马古道自康定向东分成南北两线,北路经泸定桥跨大渡河、翻二郎山、入飞仙关至雅安;南路沿贡嘎山北坡谷地(下图)翻海拔3820米雅家梗垭口至磨西台地上磨西镇分成两道,过大渡河北上在冷碛镇与北线汇合去往雅安。沿大渡河南下至石棉与川滇茶马古道相连。
雅家梗垭口下的磨西台地,笼罩在云层之下。
从折多山俯视康定。
1908年7月,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镜头下的康定,城内的院落建筑为著名的“锅庄”。清乾隆时,有多达的四十八家锅庄,它们在康定的茶市交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锅庄建筑既有西南一颗印式的风格,也有嘉绒、汉式坡顶相结合的院落建筑,小锅庄带一个可容纳牛马的小院子,大锅庄则有两个以上的大院子,容纳大马帮。锅庄设厢房堆放货物和锅庄客逗留居住,来自西藏或内地的商人在康定经商期间,食宿均由锅庄主人免费提供。锅庄既是过往茶商、驮队、马帮的食宿之地,也担当贸易中间人,锅庄主人在中介交易成功后收取固定的“退头”(佣金)。每个锅庄有固定的锅庄客、马锅头,他们恪守信誉,从不更换锅庄交易,锅庄主人多为漂亮能干的年轻妇女,她们是最活跃的中间人。身处木雅东部的康定,受东女国一夫多妻偶婚制婚俗的影响,那些与锅庄有着固定关系的锅庄客,成为她们心仪的“丈夫”,赶马人称锅庄的女主人“阿佳”。那些内地商人在康定开设的店铺,则请年轻貌美、能说会道的女子充当类似“阿佳”的中间人,常驻店铺,本地人称她们为“沙鸨”。
康定锅庄为茶马古道上绝无仅有,独特的茶市交易与自由婚俗在坊间传奇,李家的大姐和张家的大哥对汉文化越界,一曲赶马人哼出的《溜溜调》,于1946年改编为《跑马溜溜的山上》,在南京国立音乐学院的会堂传出,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康定情歌》。
跑马溜溜的山下,跑马溜溜的锅庄。溜溜云,溜溜水,溜溜她,溜溜他······
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在跑马山下汇合向东流入大渡河,多姿多彩的康定作为旅游中心,已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右图是20世纪40年代的康定(孙明经拍摄),是只有1.45平方公里的小城,下方为1860年所建的天主教堂,距它100米的地方是清真寺,150多米的地方为藏传佛教寺庙——安觉寺。茶马古道将不同的宗教汇集此地,一百多年间和睦相处,三教之间遇重大事项,互派代表参加,为世间少有。
康定新建的天主教堂。
孙明经镜头下的康定天主教堂。
跑马山下涌出的康定水井子。

20世纪初的康定水井子(孙明经拍摄) |

茶马古道上的背夫,威尔逊拍摄。 |

除了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留下了川滇茶马古道众多照片外,法国人奥古斯特·费朗索瓦,1899年12月时任法国驻云南府总领事,中文名方苏雅。方苏雅在中国5年期间,背着沉重的玻璃底片相机,游历西部,留下110幅照片,上图为方苏雅在川藏茶马古道泸定拍摄的背夫。1985年,方苏雅的太太马尔芒女士取出在法国小镇深藏了大半个世纪后的玻璃底片,整理出版了《一个领事的眼光》。



通过川藏茶马古道运往藏区的茶,称边茶。茶叶紧压成茶砖或茶饼缩小了体积,便于茶马古道上长时间携带。茶砖装入长条竹篾包中,由背夫背至康定。康定以西,海拔升高,山路崎岖,改由骡马、牦牛驮运。长途颠簸,竹篾茶包容易磨破,故茶叶运至康定,在竹篾包外加牛皮包裹,根据路途长短采用“花包”和“满包”两种包法,称为“缝茶”。
“皮塘”是将晒干的牛皮用水泡软的工序,通过茶马古道运至康定的都是晒干牛皮,牛皮拿到“皮塘”作坊,进行浸泡加工,变软后裁切不同的部位,给“缝茶”缝制茶包。
“缝茶”和“皮塘”,这个行业始于“边茶”,只存在于康定,现在大部分康定本地人甚至不知道这个消失的行业。


边茶,始于宋代的“茶马法”,分南路和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以雅安周边为茶叶产区形成的边茶,西路以都江堰为中心。边茶与滇茶为汉藏的主要贸易。

来自藏区的酥油。

茶马古道上牦牛驮运茶叶成为了传说,成了工艺品。

那些不会说话的雕塑,深藏至今的照片,隐隐约约诉说着茶马古道的沧桑。
元明时期,康定还是一个深山中名不见经传的的小山村,清代康熙时期川藏茶马古道交易剧增,至民国初康定已成为举世闻名的三大商埠之一,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商法条例,将上海、汉口、康定三处定为总商会。于是,在康定形成了由陕晋川商人为主的汉商、以寺庙、土司头人、藏族马帮形成藏商、以尼泊尔、印度形成外商。英国通过英属印度贯通川藏茶马古道,大量私货夹杂在藏汉物资交流中,包括鸦片走私。汉藏之间贸易,以茶叶为主。至1939年的弹丸小城康定,锅庄、药铺、赌场、烟馆、各种店铺林立,国民西康省府成立了最大的“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将汉藏茶叶交易统一到康藏茶叶公司,控制私茶交易。
《康定情歌》出山前的1941年,庄学本的《西康影展》首次揭开了康藏地区人文风采,建国后为《民族画报》副主编。文革中,庄学本没有逃脱厄运,数千张照片丧失殆尽。人们从仅存不多的照片中,见到了来自底层真实,让那些御用大师汗颜。至少在西部人文历史记录上,庄学本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
上为庄学本在康定拍摄的照片,年代不详。

茶马古道上横跨大渡河的重要古桥——泸定桥,方苏雅称之为东方最漂亮的铁索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的泸定桥造就了康定。



1908年威尔逊拍摄的泸定桥。

泸定桥·方苏雅拍摄·年代不详

茶马古道·泸定县·1908年7月·威尔逊 |

茶马古道·泸定县化林坪—飞越岭—清溪途中
1908年8月·威尔逊
|

雅安茶农·庄学本拍摄·年代不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