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2014-09-18 15:13:14)
标签:

京杭运河

江南运河

圩墩遗址

虎臣桥

旅游

分类: 人文摄影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无独有偶,离京杭古运河之江南运河戚墅堰段南侧、不足500米岸边的圩墩村,有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圩墩遗址,它是原始社会时期的村落遗址。古代的圩墩村北邻后成的宋剑湖,远古时沼泽遍布。圩墩遗存文化堆积丰富,文化遗存主要为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两类型。其中马家浜文化地层堆积较厚,延续时间较长。根据出土遗物的特征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崧泽文化地层较薄,仅有墓葬出土。圩墩遗址崧泽文化墓葬与上海青浦崧泽遗址墓地中层相当,据墓葬人骨碳十四测定,绝对年代距今5100—5800年之间,是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阶段。

    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因浙江省嘉兴市乍浦镇马家浜遗址而得名。马家浜文化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余年的历史,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圩墩遗址位于北纬31°43'06.77",东经120°03'14.85",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为1.8米左右。1960年发现,后在1972至1985年间,进行了4次发掘,遗址面积共1330平方米,上层为崧泽文化层,下层为马家浜文化层,共出土釜、豆、罐、盆、钵和炉条形火架等陶器,石奔、凿、刀等石器,石丸、石球、石镞、纺轮和竹、木、骨制品等数百件,并有保存完好的木针、纺织物、绳子等遗物,最重要的发现是炭化米粒和完好的木桨两柄、木橹一支。1982年3月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马家浜文化在太湖流域的分布,其中两个遗址与大运河距离不足500米,一是常州圩墩遗址,二是苏州越城遗址,苏州遗址的博物馆尚未建立。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典型物件:有着良渚文化一样特征的石斧。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典型物件:鼎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典型物件:釜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典型物件:豆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典型物件:钵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古人开凿水井,有了干净的水源。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重要物件:木桨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最重要的发现:橹。圩墩人已能制造独木舟之类的水上交通工具,自由地在河湖上航行、捕鱼。在征服自然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里出土的木橹,为全国新石器早期遗址中仅见,人称“中华第一橹”。如果没有古人发明的橹,人们无法轻便的驾驭船只,更无从谈起3000年后的京杭古运河。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橹,古代人类重要的仿生设计,是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典范。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装有螺旋桨和舵的现代船只繁忙地航行在500米以内的古运河上,从最古老的橹身边穿过,一条人工开挖的古代河流,把现代和远古连接起来。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江南运河戚墅堰段有一条新开挖的人工河道,在这里京杭运河开始真正意义上与太湖接触。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江南运河至洛社,在北纬31°40'35.52",东经120°08'20.87",在东张(地名)出现分叉,这里是京杭运河从北方驶入,进入太湖最近的水道。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从江南运河戚墅堰段向南河道开始错综复杂,它们均汇入太湖。随着现代河道的拓宽,一些老的河道逐渐退出历史,回到宁静。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虎臣桥,位于北纬31°36'49.66",东经120°02'11.61",是南北向横跨在虎臣河上的单孔石拱桥,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建,现存桥梁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所建,并立碑于孟夏。

    虎臣河是洮滆湖水系向太湖注水的河流之一,是人工与自然河流相结合的河道,古代为一条重要的河道,向西交汇锡溧漕河,并与宋剑湖相通。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河流的左边连接洮隔水系,右边连接大运河,两条河最终汇合成一个河道进入太湖。这个地方位于宜兴分水镇的分水村。它是古代利用自然的代表之一。当太湖涨潮时,湖水倒灌进入连通运河的河道,向整个水系的沼泽、湖泊灌水;上游水位高时,则向太湖泄洪。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北纬31°28'58.65",东经120°02'29.41",是这条河流进入太湖的终点。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六)
 

    这个出口位于太湖西北侧的第一个湖岬延伸所至的湖弯,人称竺山湖,是太湖的一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