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海宁市硖石镇干河街40号,是诗人徐志摩的故居。这幢西式两层楼建于1926年秋,共20余间,有冷热水管、电灯、浴室。楼下的深黄印花地砖,是当年从德国进口的,是名人故居中当时较为华丽且时髦的,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无疑是一座令人侧目的豪宅。徐志摩称此为他的“爱巢”。

徐志摩(1897—1931),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徐氏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文学界对其褒贬不一。
徐志摩在海宁硖石镇的故居实际上有两处,一为老宅、一为新宅。2001年3月,徐志摩故居在该不该拆的争论中,最终还是被推倒了。目前尚存的为新宅。1897年1月15日晨,徐志摩诞生于老宅第四进北厢楼。诗人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少年,第一进北厢房即为当时读书处。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人艳如花”的“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随后谈起恋爱,并有谈论婚嫁之意。之后,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他要发抒,他要歌吟,因此,像《情死》、《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徐志摩对在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不无感慨,异常兴奋,大量的作诗是这时诗情汹涌暴发的杰作,在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中有所反映。这也是迄今为止能见到他的最早的一首诗。
徐志摩故居之“安雅堂”

徐志摩与戈尔泰
1922年3月、徐志摩与原配夫人张幼仪在德国柏林离婚,4年后和京华名妹陆小曼在北京结婚。诗人的“婚变”,为其老父所不容,在外也不为一般社会舆论所谅。
三个女人的故事伴随徐志摩浪漫一生。最有意思的是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大典上,梁启超在大庭广众之下的那段“征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这段空前绝后的结婚训词也堂皇陈列在徐志摩故居中,至今都令地下徐志摩冒冷汗。
迫于压力,徐志摩萌生“归隐”之念,于是在1926年11月16日,偕新婚的陆小曼返回故乡,打算在这里度过隐居著书的生涯。但不足一个月,军阀的争战击毁了诗人月下伴美的隐士梦,仓促走避沪上。新居终未能挽住这位中国济慈的诗笔,徒然给后人留下了一段美丽的遐想。


英国康桥的异域情调生活使徐志摩陶醉,是他接触了大量的英国文学艺术,拜伦、雪莱、济慈、哈代等的作品令他入迷。但思乡怀国之情缠绕着他,于是在1922年8月离开欧洲,启程回国。回国途中,曾在新加坡、香港、日本稍作停留,经历两个月的旅程,于10月15日到达上海。回国后,徐志摩开始了另一种生活。现实社会的纷扰,扰乱了他内心的平衡,有时还感觉精神上的烦闷和焦躁。于是他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诉之笔端,开始了文学创作的生涯。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泰戈尔
徐志摩醉迷的康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