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子云
子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17
  • 关注人气: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锐书法艺术欣赏——白龙

(2022-10-19 21:50:21)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书画论说


 学古方能出心意

           ——白锐书法艺术欣赏

                         白 龙

从前在一位朋友出看见了白锐的书法作品,印象深刻,便和他交流了几次,不多时日又发来几幅作品,看到后就和他朔,能否联系一下白锐,把她的作品集给我寄一本。开始没太当回事,过几日,朋友问我要地址和联系方式。再过几日就收到从北京寄来的《白锐书法作品集》和她的著作《当代书法现象索解》。置于案头一年有余,展读作品集中的一幅作品,让我对白锐的书法有了了解,渐渐地对他的书法艺术也加深了印象。她的书法从直观上感觉是挺自然的,也很质朴的,目前希望把字写到这样状态的毕竟还是不多。       

白锐对魏晋行草书下了很大功夫,选择了一条质朴之路来展开自己的审美情怀的,从笔墨情调上来感受,有笔短意长之妙。譬如一幅之中,行笔都是偏向于简洁洗练的,不强调长线的萦绕牵连,也不潇洒挥霍以呈其势,更多地是有节制地使用点、线,适用即好,决不奢侈。这样反而给欣赏者留下了回味、补充的空间,觉得甚有韵味。她的作品也对欣赏者提出了审美上的要求——如何通过并不好看的外在形态,勾勒出内在的含蕴。近年来,白锐始终心无旁骛、平心静气地临帖、创作,追求于原始本真、不假雕琢的书写状态。观其书法作品,可窥其中真味。        

他创作的行草书《唐诗四首》四条屏,笔墨时重时轻、时浓时淡,章法时而跳跃、时而拙重,疏者恒疏,密者恒密,形成长短错落、参差变化的格局,尤其章法布白之大胆令人击节,无一处有雷同之感。我想她书写这幅作品时,从不“意在笔先”,而是落笔意现,看似经意实则天然的书写状态和随兴生发的情感流露符合诗的魂灵,大有动人感怀之妙趣,可见其在书艺之外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也是至深。古人云:“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经过多年的勤学与感悟,白锐的书法也渐渐形成了个人面貌,也慢慢的有了浑然天成、大道至简的味道。信手点画间直抒胸臆、挥洒自在,犹似提笔入阵,如入无人之境。正像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曾有千古绝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白锐的书法梦恰在这一纸中,痴绝流连,值得她一生为之醉,一生为之痴。            

白锐的书法作品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书法宛若一首意味深长的诗歌,情感深长,意蕴浓郁。如张孝祥《西江月》这幅作品,不乏有魏晋书法的清新淡雅之风,仿佛使人置身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境;又有魏晋文人散怀抱,任情恣性的风度。从书法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的率真性情和胸怀点墨的儒雅风情,感受到了他书法意境的音乐美感。每幅作品都是一气呵成,独立成章而又相互连贯的布局,使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作品又如音乐艺术那般的节奏感。其张放敛藏,断续虚实,奇正卷舒的自由度显得更大,似乎更能展示一位书法家的纵横捭阖的才气、技法。而章草在结构分布上有其相对谨慎自守的一面,要写出生动、变化需要有更大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书法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其的线条符号、一点一划及线条与墨色的粗细浅重,可以说书法是静谧的音乐,可以说书法之美与音乐之美密切联系。在她的作品中还能体会到静谧的音乐之美,给我们带来了一曲悠扬而又古朴的古典音乐之风。象惠风一样和畅,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她钟情行草书又不拘泥于此,在实践中勤思善悟,延伸了行草的表现趣味。譬如《杨维桢诗二首》,在章法上就多以参差行,在结构上多以跌宕的线条来使之丰富,同时以枯墨、涨墨的互为对比来使之有趣味。书法创作是需要以思考作为基础的,对比她这几年来的作品,还是能看到他的递进,有别于故我,心态与手态都在逐渐地舒展开来,以至挥洒自由。她的这种表现,从表面上看是一位书法的肢体形态,实则是心态的体现。一个人掌握了技巧以后,在纸上施展似乎是不成问题,顺理也会自然的书写,这种自然有一些诸如率意、信手、即兴的成份,有的作品看来不动声色信笔而走,不衫不履自会有一种风情。从细处来审视,还有点欠缺,但整体的自然程度高,使人读罢,有水自流、花自开的自在,而不是矜持、用意、用力刻意为之。因此,白锐书法也逐步显示了一种古意,这是学习古人的成果。          

她注重追远,绝不与追逐时风,坚持自己的审美立场,让自己行走在书法艺术的大道上,聚力前行。白锐正当盛年,这个年龄正是进步的关键时刻,望她能在实践之余,多读书,多研究,多感悟,以丰富自己的学识。        

书坛新景,我在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