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王廷”其名

(2018-12-26 20:11:16)
“陈王廷”其名

    现在,许多场合、文章里书写陈式太极拳宗师陈王庭的名字时,用“陈王廷”、”陈王庭” 或陈奏庭“等,使用混乱,莫衷一是。例如:(温县志》(温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第六章中有“自陈卜历九世,至陈王廷(公元1600年~1680年)文武兼优,明末曾任乡兵守备。”《式太极拳械汇宗》(陈正雷著)一书中有“陈王庭(公元1600年~1680年),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太极拳》杂志(1994年第一期创刊号)记载:“陈王廷(公元1600年~1680年)字奏庭,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创始人。”2013年5月22日《焦作日报》“视觉新闻”栏目刊登内容有“在陈家沟中国太极拳博物馆,来自加拿大的弟子们在陈式太极拳始祖陈王庭塑像前摆出武术造型。”《沈寿·太极拳文集)"关于明末《拳经总歌》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提到:顾留馨同志继唐豪之后据国家体委所藏《陈氏家乘》(稿本),编列了“陈家沟陈氏世系简表”,表后说明九世陈王庭名下,族谱旁注:“又名奏庭,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此书中,沈寿先生对“陈王庭”或“陈王廷”名字的含糊不清提出不少疑问。
    2006年4月以来,笔者多次走访陈家沟,看到老《陈氏家谱》中有陈王庭的《叙怀》词:“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种(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凤(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无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毅(煞)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长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破邮郸,陶情于鱼水,磐桓乎山川,胜也无干,败也无干,若得个世景安康(泰),恬淡如常,不忮不求,那(哪)管他(它)世态炎凉,兴也不关,废也无关,谁是神仙(?)我是神仙(!)康熙十六(三) 年自题於日(自)省庐中王庭一名奏廷明末时为武庠生,清初时又为文庠生,当鼎革未分之老示,率领义勇,在山东扫荡群匪,威名大振,尝单刀当(匹马)贼匪干余口,闻其名竟不敢逼,因知国祚将尽,退归岩穴,教子弟拥经史焉,后陈氏长于拳艺枪棒,盖自此始也,(中兴实有赖也)。"
    老家谱中的词文是陈王庭所作、后人记录下来录入家谱的,能真正反映作者的意愿,可知:陈王庭一名奏廷,即陈王庭, 字奏廷。“陈”是姓,是国名,也有安放、摆设、叙说、陈述、旧等解释。“庭”有门庭、厅堂、庭院的意思;庭在大门内、寝门外,是正直之处;引申为平民百姓居住处。延”有朝廷的意思,为皇帝受朝议政、礼拜祭祀之处;引申为皇帝以及皇族、重臣办公地。《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1981年10月第一版1983年2月第二次印副)对“庭”和“廷”字的字义区分作了注解:庭,中宫,宫之中;宫者,室也;室之中日庭。廷,朝中、朝廷、官舍也;古外朝、治朝、燕朝,皆不屋,故不从“广”。
    陈王庭取名之意为:出生于陈家,投身于王门、报效于国家、政府部门;立功述职于朝廷。如今,有人将“陈王庭,字奏廷”写成“陈王廷”是错误的,不符合陈家以及东王庭的本意。民间,人们起名常用“庭”子,不敢用或很少用“廷”字。
    博爱县《李氏家谱》中提到,李家人(李岩等人)和姑表亲陈王庭一起去考举惹祸避难之事:“李仲,字峰,号仲 ……天启年,河内学府,文武双修,与弟信(李信)并陈沟姑表陈奏廷(奏廷即陈王庭的字)千载寺拜师创拳,助奏廷考举,考官不平,之抱打命案, (谋)革辞,避杞县姨母家传拳,后堂弟李牟牵诱入闯贼营将焉。”“李信,字岩,名威,早年依父济源读习,后与兄仲、陈沟姑表奏廷,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结义,树志文武,双杰成名,创艺太极养生功十三势。………”从博爱县《李氏家谱》及其他文章说明陈家沟老《陈氏家谱》中写:“陈王庭一名奏廷”(即陈王庭,字奏廷)是正确的。
    “字”对“名”的性质、含义有进一步诠释、补充、升华的作用和相辅相承的作用。“名”和“字”的内容意义可以相近、相同,但是,“名”中的字和“字”中的字不能重复、相同。“廷”字意思是古代君主受朝布政的地方,使用较有局限性、特定性;朝廷。“庭”字的意思是指厅堂、院堂、屋阶前的空地,使用面较泛。“王”字与“庭”字一起使用时(如:王庭)才有朝廷、官署公堂的意思。虽然“庭”通“廷”,但是“庭”和“廷”在一定场合不能混淆,尤其在名字中。“王庭”是一个专用词条。《辞海·语词分册下》对“王庭”词条有解释:朝廷。《易·夬》“扬于王庭。”孔颖达疏:“王庭是百官所在之处。”陈王庭的祖父和父亲均为当朝下级官吏,有一定的修养和学识,对起名这样的事情会比较重视。
    清乾隆二十四年《温县志》中记载:“吴从诲(安平人,举人),府通判署县事。值河南土寇猖獗,沿河而上,直抵温城。从诲亲冒矢石率众御之。寇不得渡。从诲曰:"水战利火攻。命乡兵守备陈王廷、千总郭忠等纵火焚船,贼溺死者无数,遂遁去。忠中流矢死。事件发生在崇祯年间,明末时期的陈王庭年轻体健,武艺出众,曾担任乡兵守备一职。文中用的是“陈王廷”,说明乾隆时期及其以后的《温县志》中就已将陈王庭的名字弄错。陈王庭名字被写错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明末清初陈王庭等人违法,遭到官府缉拿,名姓避藏唯恐不及,致使声名埋没、历史记载欠缺; 2.现在人沿用清代《温县志》、清代陈氏祖坟中石碑上“陈王廷”的错误写法; 3.后人没有仔细观看、分析抄写较早的《陈氏家谱》; 4.后代编著者粗心大意、人云亦云、不求根底,有从众心理,或迫于形势,将错就错。

                          (人文编号:20131118)王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