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的传说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龙洞村西北二里远处,有一座西北走向的小山,山腰间有一山洞,当地人称作“龙洞”,龙洞村村名也由此而来。当地人曾几次进洞探查其深度及出口处,但因地形复杂,只前行前行数百米便返回。所以,时至今日无人知道这山洞的深度,更不知此洞通往哪里。出口在哪里?此洞之所以叫作“龙洞”,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山清水秀,村民安居乐业。忽一日狂风骤起,乌云遮天、飞沙走石。村民发现,村西北的山调里不知何时住进一条黑色的恶龙。黑龙经常出来兴风作浪,祸害生灵。
村中有一个叫小山的小伙子,身强体壮,疾恶如仇,他决心除掉黑龙。但是光有一腔热血是战胜不了黑龙的。一日夜里,小山梦见一个白发仙翁,白发仙翁对他说:“孩
“陈王廷”其名
现在,许多场合、文章里书写陈式太极拳宗师陈王庭的名字时,用“陈王廷”、”陈王庭”
或陈奏庭“等,使用混乱,莫衷一是。例如:(温县志》(温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第六章中有“自陈卜历九世,至陈王廷(公元1600年~1680年)文武兼优,明末曾任乡兵守备。”《式太极拳械汇宗》(陈正雷著)一书中有“陈王庭(公元1600年~1680年),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太极拳》杂志(1994年第一期创刊号)记载:“陈王廷(公元1600年~1680年)字奏庭,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创始人。”2013年5月22日《焦作日报》“视觉新闻”栏目刊登内容有“在陈家沟中国太极拳博物馆,来自加拿大的弟子们在陈式太极拳始祖陈王庭塑像前摆出武术造型。”《沈寿·太极拳文集)'关于明末《拳经总歌》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提到:顾留馨同志继唐豪之后据国家体委所藏《陈氏家乘》(稿本),编列了“陈家沟陈氏世系简表”,表后说明九世陈王庭名下,族谱旁注:“又
北朱村的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村落北朱村历史悠久,传统建筑星罗棋布,文物古迹不胜枚举。其中,河南省省级文保单位2处(张昺墓和祠两个算作1处)、焦作市市级文保单位4处,另有其他传统建筑古迹7处,共计14处。
省级文保单位4处,墓祠和古民居不久前已撰文讲述过,这里不再赘叙。
市级文保单位4处:张琏墓、汉代墓群、朱温冢和无名冢。张琏,乃朱村张氏始祖张昺曾孙也,被宗族奉为一世祖。张氏族谱记载:“张琏,原任山东兖州府邹县儒学训导,补授青州府安
修武李屯村李氏宗祠
修武县周庄乡李屯村大街西路北坐落着本村的李氏宗祠,有山门、大殿,各面阔三间,根据山门两庑墙上的碑刻,宗祠最后一次重修时间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建筑保存完好,看来在其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文革”中并未受到大的破坏。大殿前的两旁新修有两座碑亭,东西两亭内各有两碑。西亭有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无名碑,观其内容是李氏本族三户为保祖茔风水将自己茔地西南角的耕地捐人祖茔之事;另一碑为1996年竖的新碑,记述了同年对宗祠进行修葺的情况。
(2018-12-23 19:54)
陶仓楼上的“虎食旱魃图”
焦作市博物馆展厅内有一座“四层通体彩绘陶仓楼”,2009年出土于白庄汉墓,高112厘米,宽66厘米,进深43厘米。泥质灰陶,由院落、楼体组成,可拆分组合。陶仓楼墙体上彩绘出青龙、白虎
西张庄村祖师庙
祖师庙又称“真武(大)帝庙”、“玄武(大)帝庙”。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报恩祖师、披发祖师,俗称“祖师”。
中站区龙翔街道西张庄村西北山顶上有一座祖师庙,始建何时不详,庙内西墙上镶嵌一通石碑,保存完整。碑文如下(笔者作了断句):大清国河南省怀庆府
焦作地区的药王庙遗存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怀川大地行医施药、居住先后达26年之久,受到山阳百姓的爱戴和祭祀,称孙思并建了很多药王庙,现存且影响较大的药王庙遗存有以下三座。
山阳区李贵作村药王庙 药王庙位于山阳区百间房街道办事处李贵作村北,相传是“药王“孙思邈在这里炼药传医论道和治病的场所,历经元、明、清和当今多次修建。据有关史料记载:东汉时期,现庙宇附近建有嵬王庙,南北朝时依然有遗
《百家姓》里焦作的三大姓氏
源于焦作的姓氏史无记载,据中原族史学术委员会发表在1992年的《中州今
古)增刊上的《源于河南一千姓》一文和赵国成主编的《根在河南》一书记载,源于焦作或其中一支发源于焦作的姓氏有:毕、反、巩、苟、古、滚、怀、康、满、宁、茹、山、善、司马、苏、温、温伯、郗、邢、杨(扬)、伊、伊移、伊秩、雍(邕)、于、乐、攒、州、覃、寇、卫、耿等30余个。其中,于、苏、康三姓分别排在当今《百家姓》第二十八位、第四十一位和第七十五位。
(2015-11-11 20:02)
《厚重怀川·穿越城市》系列之古温探秘(二)
济水静流 古温安好
(2015-08-18 19:56)
《厚重怀川·穿越城市》系列之探秘武陟(二)
百川口 悬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