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小手举高,等一等

(2025-10-13 08:53:31)
“老师!我家也有奥特曼!”“我昨天和妈妈去公园了!” 集体活动时间,我的话常常被孩子们突如其来的喊声打断。看着他们举着小手、眼神急切想要表达的模样,我既无奈又觉得可爱 —— 这届小班孩子的 “表达欲”,总是在不经意间 “闯” 进集体活动的节奏里。
记得第一次组织绘本阅读活动,我刚翻开《小熊的生日》,坐在第一排的浩浩就 “腾” 地站起来:“老师!我过生日也吃蛋糕!” 话音刚落,旁边的琪琪也跟着喊:“我妈妈给我买了草莓蛋糕!” 原本安静的活动室瞬间变得热闹起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绘本里的小熊反倒被抛在了脑后。我只好暂停讲述,等孩子们的兴奋劲儿过去,可刚讲了两句,又有孩子指着绘本上的气球插嘴:“我会吹气球!” 那天的阅读活动,就在这样断断续续的插嘴中结束了。
事后我仔细思考,孩子们插嘴并非故意捣乱,而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 —— 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想到什么就立刻想说,还没养成等待的习惯。于是,我开始尝试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引导他们。
我设计了一个 “魔法小话筒” 的游戏:把一个装饰着彩带的玩具话筒当作 “发言信物”,告诉孩子们 “只有拿到小话筒,才能说话哦”。刚开始,还是有孩子忍不住插嘴,我就笑着问:“小话筒在谁手里呀?我们要等小话筒传到身边,再把想说的话告诉大家。” 慢慢的,孩子们开始有意识地等待,看到小话筒在同伴手里,会先把小手举高,眼神里满是期待。
为了让规则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我还编了一首简单的儿歌:“小手小手放放平,小嘴巴呀闭闭紧,等一等,听一听,轮到我时再发言。” 每次集体活动前,我们都会一起念儿歌,孩子们边念边做动作,不知不觉就记住了等待的规则。我还在教室的墙面上贴了 “发言小明星” 的贴纸栏,只要孩子能做到举手等待,就奖励一颗小星星。
变化悄悄发生着。有一次组织手工活动,我讲解折纸青蛙的步骤时,浩浩想说话,但看了看我手里的小话筒,又把话咽了回去,乖乖举起了手。等我请他发言时,他认真地说:“老师,我会折小兔子,能教大家吗?” 我笑着点头,还把小话筒递给了他。那天的手工活动,没有一个孩子插嘴,大家都专注地听着、做着,偶尔有疑问,也会先举起小手。
看着孩子们从 “想到就说” 到 “举手等待” 的转变,我深深体会到,小班教育就像在田里播撒种子,需要我们用理解和耐心浇灌。孩子们的每一次插嘴,都是他们渴望表达的信号,而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制止,而是用趣味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会规则,让每一个小小的表达欲,都能在有序的氛围里得到尊重与满足,这才是集体活动中最珍贵的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