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w690/003jMq8Yzy6J1EKiLu818&690
那一片荷塘,曾是我少年时的梦境。
曲曲弯弯的土堤,围起一片清凌凌的水域。每当春末夏初,铜钱般大小的荷叶,像是在一夜之间从水的下面翻进了人们的眼帘。随后燕子来了,青蛙们也打起了腰鼓,村外的这一片清静之地就热闹起来。
日子一天天过着,荷叶的队伍也壮大起来,蒲扇大小的荷叶,拥拥挤挤的涨满了池塘。随后,一朵接着一朵的荷花便盛开了起来。开始是零零星星的,袅袅娜娜的像是一个个不施粉黛的乡村少女,朴素,静雅,给乡村漫天铺地的绿色的日子,平添了一份异样的温情。待到七八月份,那些花便连成了一片,红彤彤的一片一片的,像一片片的火焰,照亮了乡村单调乏味的天空。偶尔到塘畔走走,馥郁的芬芳,缠绕在全身的周围,仿佛进入了仙境。
只是后来,那一片荷塘变成了一块麦田,虽然曾经被那起伏的滚滚金黄色的波浪感动过,但那一份浸蕴着水色的清灵却一去不复返了。
来到县城读书,城区的的北面竟是一望无际的荷田,这里的荷叶比家乡的还要大许多,而花竟是如玉般的洁白的颜色。记得刚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几个同学便相约一个晴朗的夏夜,来到了那一片汪洋无际的水边,猛的,清凉的氤氲着荷叶清香的空气侵入了肺腑,整个世界就在不知不觉中静寂了下来。如银盘般的月亮慢慢的升了起来,那些硕大的荷叶摇来晃去的舞蹈起来,乳白色的月光中,那些洁白的荷花出落得楚楚动人,仿佛一个一个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圣洁而高雅,一阵凉风吹过,耳畔仿佛想起了朱自清听到过的曼陀铃的清唱。想着朱自清生在乱世,他的心境一定是清冷的,孤独的。因此,在他的笔下,他的荷塘月色就多了一份凄凉和悲怆。而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自然是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享受着自然的美景,久久的不愿离开,回到宿舍时已是后半夜。第二天自然是被点名批评。而那种与自然交融合一的愉悦却保持了很长的时间,至今想起来还有一种轻轻的感动滚过心田。
后来,我看到过白云湖的荷花,也欣赏过大明湖的荷花,还曾经看过瘦西湖的荷花。渐渐的,荷花就像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根植于我审美的田地,始终是圣洁高雅的象征,是令我为之倾倒的仙灵。
荷花,一直与人类的生活相依存,曾经在一座古墓中出土过几千年前的莲子。可见在很早很早以前,荷花就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必需品。他的根可以佐食,他的果实可以入药,用他的叶包裹的包子曾是老济南的美食。而更让人们敬佩的是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在加入了许多人文的因素后,他成为了古之君子的象征。
曾经买到过这样一块砚台,随石头的外形雕成了两片荷叶的形状,砚池则在两片荷叶中间开成了一轮满月。懂行的人说,这砚叫和和如意砚,古代的能工巧匠竟把“荷”用作谐音的“和”,赋予了一块石头无尽的玄机。无多有偶,在南方许多木雕和砖雕的作品中,荷叶常常和螃蟹结合在一起,在工匠精巧技艺的背后,寄托的则是人们对于“和谐”生存状态的追求。
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曾经是我们民族心灵深处的一种美好的愿景。
行文到此,我才猛然发觉,欣赏荷花,热爱荷花,并不只是我自己的个人行为,还有那么多的人在与荷花相知相亲。
我盼望着,荷花能到处开放,他所内蕴的人文精神能传播四方,让一朵朵的荷花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美丽,营造出一个和谐发展的文明社会来。我想这不会是一种奢望吧。
初登九顶山
九顶山位于章丘市官庄乡东八井村南,海拔833.5米,为章丘境内第二高峰,山峰层峦叠翠,林木郁郁苍苍,为一风景名胜所在,久有登临之意,但两次经过山下,因他事耽搁,终未如愿,多少有点遗憾。
芒种刚过,朋友史君相邀,便欣然前往。一过阎家峪,但见南面群峰逶迤,像层层波浪,气势磅礴。又像莲花朵朵,清新自然。田里的麦子已经收割完毕,生产后的大地好像在休息
,偶有热辣辣的风吹来,送来各种花草混杂的芳香。不禁令人产生许多美的遐想,平添了一种文人的多愁善感。
过东风水库,郭家楼,穿过东八井,便到了九顶山的脚下,一眼望去,但见一棵树紧挨着一棵树,乔木,灌木,无数的树木层层相连,把整座山裹的严严实实,成了一块巨大的绿翡翠,郁郁苍苍,山涧中生出淡兰色的岚烟,缭绕升腾,仿佛身在仙境。
沿着崎崎岖岖的山间小路前行,石砌的小路旁边就是淙淙的溪水,清澈见底,一阵山风吹过,凉爽宜人,让人忘记了世界已是夏天。峭壁悬崖上时有一两丛的不知名的山花探出头来,顾盼生姿,摇摇曳曳,像是一些久违的朋友,在与你倾心交谈,不禁令人想起一花一世界的箴言,禅意便充溢在了树木涧石之间,久居闹市而浮躁的心灵,刹时静寂了下来,郁闷的心胸豁然开朗,瑰奇的大自然的确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
砧子崖、金猴窝、银猴窝、棋盘石,李世民、张果老、海龙王,不大的山峪里,蕴藏着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给这座山增加了神秘的色彩。那么多的景点不可能同时游览,便选择了去观龙泉。
山势陡峭了起来,渐渐的没了山径,只好踩着野草,趟过灌木丛,探探寻寻的前进。边走边回望来时的路,才知已身在高峰,原来那些令人仰望的高大的树,已被踩在了脚下。忽然想起人生不过如此,或身在高峰,或身在幽谷,高高低低,哪有一帆风顺?高峰有高峰的风采,低谷有低谷的愉快,关键是自己内心的体味,履顺踏坎,走过的便是平坦。
同行的景君说,龙泉在灌木丛的掩遮下,很少有人身之其边,其他的人都说,登山不在深远,好在一种探奇的兴趣。既然都想前往,再难走的路也要走。
于是,不避榛莽,大家继续攀登。渐陡的峰峦,阻不住前行的步履,四肢并用,像山间的小兽,匍匐前行,荆棘划破了手臂,也不觉得疼。及之泉边,才知龙泉不过是峭壁上的一泓小泉,正是枯水期,从山体上渗出的泉水,流在一个不大的石槽内,没有真正的泉水的汹涌。同行的景君说,如果是在旺水季,此泉水势奔腾,了人喜爱。没有机缘看到龙泉的旺像,心存遗憾。但细泉的水,清清亮亮,足以清人心扉。上山容易下山难,也必须四肢并用,方能下。
下山途中,遍体的汗水消逝迨尽,又体会到一种返朴归真的乐趣。清清静静的山林间,山鸟相鸣,山风习习,始知登山的快乐。
山下有九鼎山生态农庄,可食山野菜,饮农家酒,与朋友畅叙友情,更添登山的乐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