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制度”比信仰更重要
(2014-09-10 18:16:26)
标签:
价值投资巴菲特格雷厄姆制度股票 |
“价值投资是一种信仰”,这是很多价值投资者的口头禅。
但是我觉得,价值投资和其它投资策略一样,首先应被看成投资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终极表现,比如宗教和主义,而非具体事物。信仰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恒定:一个人一旦在青年时代形成某种信仰,就成为他一生的精神慰藉和支柱,终生难以改变。如果变来变去,那不叫信仰,叫观点;另一个特点是排它:一个无神论者,不可能同时是一个有神论者。
所以,把价值投资视为一种信仰的直接后果就是:1、我要终生坚持价值投资,如果半途而废,就是背叛了我的信仰。其实这又何苦呢?如果实践证明价值投资不适合我,我完全可以另起炉灶嘛!干嘛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2、想要学习价值投资,必须放弃其他的投资方法,不然就是亵渎了我们的信仰。这样的思路很容易把一种普通的投资方式变成神秘莫测的玄学,诸位看官,你们不认为10余年来神州大地上许多“价值”投资者走的就是一条玄学之路吗?
近来看了一篇梁小民先生的文章《制度比人性和政府更重要》,很受启发。文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18世纪,英国政府向澳洲移民(罪犯),但死亡率奇高,既不经济,又受到舆论谴责。这个时候有两个方法:一是人性教育,这是白扯,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二是政府派员监督,但谁敢保证官员和船主不同流合污?即使你清正廉洁,万一船主把你扔到海里,报个“因公殉职”咋办?所以一位智者提出:改变付费制度——原来是上船时按人头付费,现在是到达目的地时按人头付费,一个小小的收费制度的变动,就把澳洲移民的死亡率由30%多降到了1%。作者感叹道:虽然制度也有局限性,但比起另外两种方法还是最有效的。
价值投资也是如此,虽然格雷厄姆设立的“制度”也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制度”是万万不能的。一位投资者如果严格遵循格雷厄姆的教诲,以唯物主义的观点体认经济世界和证券市场的客观规律,把证券分析建立在客观冷静的数理逻辑的基础之上,并严格遵守安全边际、分散投资和股票仓位配置等原则和纪律,不负债投资,把投资的“制度”工作做好了,市场的风险得到了控制,那么,他就有极大的概率保证自己像卡拉曼所说的那样:每一圈比赛都留在赛道上,不用烧香拜佛也可以夜夜安枕,如此这般,还有必要一有风吹草动就把“信仰”挂在嘴边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