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三雄”10年来股价的跌宕起伏告诉我们,预测未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而建立在未来预测基础上的投资,又是多么的富有喜剧色彩。
我所说的“机械三雄”是指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山河智能,均属机械制造行业,均系湖南上市企业,它们当年傲视群雄,风头甚至盖过了世界巨头卡特彼勒。2010年我在这三只股票上没少下功夫,经过严格论证、仔细对比,最后选择了小盘子的次新股山河智能,但由于赶了个晚集,最后还是亏损出局,所以对这三家企业印象特别深刻。时间过去了4年,现在市场对这三家企业是如何评价的呢?请看以下数据:
股票
市盈率
市净率(2014、7、22)
三一重工
10.45
1.61
中联重科
9.50
0.82
山河智能
61.66
1.96
我们看到,除了山河智能市盈率较高,昔日的机械巨头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都已经加入到了“破烂王”的行列了,而3年前人们怎样看待这三家企业呢?请看2011年的最高估值:
股票
市盈率
市净率
三一重工
32.18
8.48
中联重科
28.33
8.74
山河智能*
50.25
4.07
注:山河智能的高峰略提前了几个月。
我们看到:2011年初人们用8倍的溢价争相购买中联重科的资产,生怕与机械行业的盛宴擦肩而过。而3年后,这家企业的无形资产已经被人们化为一缕青烟,而净资产也被8折大甩卖。这仅仅是3年的时间,人们对机械行业的预期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到10年,你将会看到更多有趣的事情。
我们设想这样一位长期投资者,他在10年前(2005年1月)以最低价买到了上述三家企业的股票(山河智能以2006年上市首日价买入),并决定仿效巴菲特持有10年。我们看看随后的时间里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1、3年收益(2005——2007年)
他的运气真不错,买入后不久就迎来了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截止到2007年10月31日,他的获利如下:
股票
2005年最低价
2007年最高价(后复权)
3年获利
三一重工
14.95
369.95
24倍
中联重科
18.75
408.34
21倍
山河智能
32.41
140.02
3.3倍
2、6年收益(2005——2011年)
他经受住了2008年的大熊市的严峻考验,迎来了新的辉煌。截止到2011年4月,他的长期获利令人艳羡(千万不要跟我说只有茅台才可以长期持有啊!):
股票
2005年最低价
2011年最高价(后复权)
6年获利
三一重工
14.95
836.92
54倍
中联重科
18.75
731.70
38倍
山河智能
32.41
55.40*
0.7倍
注:山河智能最高价出现在2010年10月。
3、10年收益(2005——2014年)
但是,始自2011年的股价下滑,让人始料不及。截止到2014、7、22,看看10年的长期收益是多少?
股票
2005年最低价
2014年最新价(后复权) 10年获利
三一重工 :
14.95
231.39
14倍
中联重科 :
18.75
262.41
13倍
山河智能 :
32.41
24.72
-0.23倍
同处一省,同是民企,同属机械行业,同时买入,持有相同的时间,谁能想到,10年之后,差距咋就这么大尼?——山河智能的投资竟然出现了亏损!更遗憾的是,前两只股票10年的长期收益既赶不上3年的短期获利,更与6年的中期收益相去甚远,我们虚拟的这位投资者,在10年前,是否能够预见到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他会想到三一重工获利54倍后又吐出2/3的利润吗?他能料到山河智能负收益的结局吗?(想不通,身材轻盈、年轻漂亮的山河智能怎么会输给了两位大姐大?)
面对机械行业“悲观”的未来,他还有勇气再来一个持股10年吗?他还会像2010——2011年最牛叉的时候信心百倍、豪气冲天吗?他还会相信伟大的长期复利吗?
我们回顾“机械三雄”的K线图,并不是想事后诸葛般的指点哪个位置该抛,哪个位置该买,而是想搞明白一个道理:前景预测和算命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基于前景预期基础之上的长期持股,不仅需要独具慧眼,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
长期持股是一场心理大考,时间拖得越长,不确定性就越强,对于投资者的心理素质要求就越高,远远不像巴迷们公开场合所描述的那么轻松加愉快。所以我们也就能理解了,为什么一些人一旦将长期持股变为终生持股,就不由自主的把投资理念上升到人生信仰的高度了。不过先天意志薄弱的我还是喜欢“简单炒股、快乐炒股”的理念,如果动不动就把炒股与人生信仰联系起来,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拘束很难以理喻的事情。每当看到有人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悲壮情怀长期坚守一只股票的时候,我就想,难道我们没有别的办法避免这种“自虐”吗?
最近2年我一直在尝试用“1年半倍股”代替过去的“10年10倍股”的方法。去年,上港集团、美邦服饰、江铃汽车等获利都在50%以上,今年以来大秦铁路、万科A、福耀玻璃等获利已经逼近50%。如果每年都能“碰”到几只这样的“1年半倍股”并及时获利了结,10年下来复合收益率岂不远超那些“10年10倍股”?当然这是说笑话。但是,无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预测1年2年之内的事总比预测10年内的事容易些、靠谱些,更重要的是,这种稳妥的方法是与我们普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匹配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