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价值投资”之路

(2013-01-03 16:11:33)
标签:

功课

之路

消费类

护城河

最适合

股票

      我是在2007年被大牛市忽悠进股市的。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我有幸接触到了价值投资。那个时候,不张口背诵几条巴菲特语录,不存点茅台的股票,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价值投资者。

对我影响最深的,当属李剑先生那篇《如何在中国做价值投资》的文章,读后感觉恍然大悟,原来价值投资如此简单:买上好股,持有就是了。按照李老师的教导,我买了许多优质大盘蓝筹股,一直持有到2008年,结果坐了趟过山车,熊市过后,把挣的钱如数归还给市场,好在本金还在。

     2009年开始了一波蔚为壮观的中小盘牛市,李先生及时推出了他的新观点:“ 第一是成长,第二是成长,第三还是成长”, 我赶紧把那些“超级大象”换成了“彼得兔子”,结果还真挣了不少钱。可是由于不长记性,还是采取长期持有的方法。在2011年4月以来的下跌中,不但把利润全吐了回去,还损失了一些本金。

     2011年之后 ,李先生又推出了“消费垄断型企业”的最新观点。我这次长了个心眼,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只买了几只与自己职业密切相关的医药股,什么食品、饮料、白酒,一点儿没敢碰。你看看这几年神州大地上那些消费型的上市企业,今天响个雷,明天响个雷,莫非你要去当排雷英雄?真要碰上个三鹿什么的,估计炸得连骨头渣都找不到了。财经网站推出的2012年十大黑天鹅中,竟有8只是“与嘴有关”的纯种的消费类企业,而且个个有名气,触目惊心啊。

     开始的时候,心里总是抱怨李先生,后来经过反思,觉得还是自己学艺不精,阅历太浅。李先生在股市拼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对企业有独特的理解,而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学水平的股市菜鸟,难免人云亦云,照葫芦画瓢。就像国内的“中巴”们死搬硬套巴菲特理论一样,付出学费是必须的。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阅读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 卡拉曼的《安全边际》、西格尔的《投资者的未来》、《聂夫的低市盈率投资法》、《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等著作或文章,受益匪浅,觉得这些大师的思想和方法最适合我这样的业余投资者。他们始终把安全边际、防范风险放在投资的首位,行文中没有那些“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优秀的管理层”、“护城河”、“伟大的企业”等业余投资者把握不了的东西,只是从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出发­——买打折的东西,从最基本的商业知识出发 ——低买贵卖,教你如何利用“市场先生”的错误,而不是机械的 “持股不动、不必理会市场的波动”。不需要你具有金融专业的背景,也不需要你具有“看到五年、十年后企业前景的眼光”,就像证券交易大厅看自行车的大妈一样,从车子的多少就能知道股市的冷暖,就能依此做出自己的投资决定。

    而巴菲特、费雪、林奇的思想和方法则更适合那些悟性极高的极少数专业投资人。为什么说是极少数?不用长篇大论来解释,你看看众多自称为巴菲特弟子的基金经理的成绩单就知道了。

    如果走路都走不稳,就不要去学跑步。投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打基础太重要了。我决定留级,继续做小学生的功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