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讀蘇軾《韓幹畫馬贊》

(2025-10-13 07:47:56)
标签:

书法

文化

 

                      妙筆繪四馬,情狀各自出

                 ——讀蘇軾《韓幹畫馬贊》

           這篇贊文是對韓幹繪畫作品的評述,其立意高遠而文饒有意趣。前段幹練明潔地描述了畫中四馬的神姿妙態;後段展開聯想,以馬比人,使馬的氣度更加非凡,從而讚揚了熱愛自然、超塵脫俗的生活態度。全文用字精煉,造句尤有特色,前段多用四字短句,後段變以雜言,整散相間,富於節奏美,堪稱古代散體韻文的精品。

            一、四馬情態的傳神復刻

      蘇軾的文字恰似靈動的鏡頭,先以全景視角鋪開四馬的整體格局,再用細膩特寫定格每一匹馬的獨特神韻,精準呼應了韓幹“以真馬為師”的寫生精髓,讓觀者仿佛能透過文字看見畫卷全貌。

      陸上之馬是力量與期盼的生動化身:“驤首奮鬣”四字寥寥數筆,便勾勒出駿馬鬃毛飛張、昂首昂揚的動態;“頓足而長鳴”更以聲補形,那一聲悠長嘶鳴似在呼喚同伴,又似在渴望遠方,將盛唐良馬的昂揚風骨展現得淋漓盡致。欲涉水的那匹馬,細節刻畫更見功力,“尻高首下”的姿態,精準捕捉了馬試探水深時前低後高的生理反應。“跔蹐而未成”的畏縮模樣,又賦予它謹慎遲疑的性格,與陸上駿馬的剛勁形成鮮明的剛柔對比。水中的兩匹馬,則藏著一段無聲卻鮮活的互動:前者轉頭回望,似用鼻子輕觸同伴傳遞心意,盡顯親昵;後者卻不為所動,一心想飲水而停下腳步,將馬群間的情態互動刻畫得入木三分,宛如一幕趣味十足的微型情景劇。

      這種文字描摹絕非簡單的畫面復刻,更暗藏對韓幹繪畫藝術的深刻理解。韓幹畫馬素來以線條簡練卻精準著称,如他的代表作《牧馬圖》,僅用濃淡墨色便清晰呈現出馬的肌肉質感與體態风斗;蘇軾亦深諳此道,以“豐臆細尾”四字,就精準點出韓幹筆下馬匹“體態飽滿、尾巴纖細”的典型風格,足見二人藝術審美上的共鳴。

           二、馬與人的精神共鳴

      贊文後半段的轉捩,堪稱全篇的神來之筆。蘇軾以“以為廄馬也”“以為野馬也”的設問,巧妙完成了從“描摹馬匹”到“借馬喻人”的深度昇華,讓文字意境瞬間開闊。四馬“前無羈絡,後無箠策”,顯然掙脫了宮廷廄馬的束縛,帶著幾分自在野性;可它們又“隅目聳耳,皆中度程”,眼神銳利、耳朵高聳,體態處處符合良馬的標準,暗含著教養與規制。這種矛盾特質,恰似那些“解帶脫帽,臨水濯纓”的賢大夫:既懷揣著超脫塵俗、歸隱山林的向往,又難以真正擺脫現實的羈絆與責任。“遂欲高舉遠引,友麋鹿而終天年”的美好願景,與“則不可得矣”的無奈慨歎,形成強烈的情感張力,而這正是蘇軾自身心境的真實投射。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遇貶謫,既渴望擺脫官場傾軋的紛擾,卻又始終心懷家國、無法徹底歸隱,衹能以“優哉游哉,聊以卒歲而無營”的曠達心態自我寬慰,這份矛盾與通透,和他在《水調歌頭》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的糾結一脈相承。

      韓幹筆下的馬,本就以“蕭然如賢大夫、貴公子”的清雅氣質聞名;蘇軾則進一步將這份畫中神韻,與士大夫的精神困境緊密相連,讓韓幹的《四馬圖》超越了單純的寫生作品,成為承載文人理想與心境的精神載體。

           三、長短相間的語言藝術

      整篇《韓幹畫馬贊》僅一百四十二字,篇幅雖短,卻在語言節奏與結構布局上極盡巧思,堪稱“散體韻文的典範之作”。前半段描摹馬態時,蘇軾全用四字短句,“驤首奮鬣”“尻高首下”“反顧鼻語”“欲飲留行”,短句密集如繪畫時的快速運筆,頓挫有力、節奏鮮明。這種句式既貼合駿馬動態十足的特點,又暗合繪畫線條的利落感,讓文字自帶畫面的動感。後半段轉入議論抒情,句式則變為長短錯落的雜言:“以為廄馬也,則前無羈絡,後無箠策”的鋪陳,“遂欲高舉遠引,友麋鹿而終天年,則不可得矣”的轉捩,語氣隨情感起伏而變化,既有著散文的舒展自如,又不失韻文的凝練典雅。

      這種語言節奏的巧妙變化,與內容層次完美契合:短句側重“繪形”,讓四馬“情狀各欲出”的鮮活感撲面而來;長句側重“表意”,將“借馬喻人” 的深邃立意緩緩道來。正如韓幹畫馬講究 “動靜結合、高低相宜”,蘇軾的文字也在“長短句交替”中,達成了形式美感與思想內涵的高度統一。

 

 

           附原文《韓幹晝馬贊》

   韓幹之馬四,其判在陸,驤首奮鬣,若有所望,頓足而長鳴。其一夏涉水,尻高首下,擇所由濟,跔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顧,若以鼻語,後者不應,欲飲而留行。

   以為廄馬也,則前無羈絡,後無箠策。以為野馬也,則隅目聳耳,豐臆細尾,皆中度程,蕭然如賢大夫、貴公子,相與解帶脫帽,臨水而濯纓。遂欲高舉遠引,友麋鹿而終天年,則不可得矣。蓋優哉遊哉,聊以卒歲而無營。

——————————————

       韓幹(約706年~783年),唐代畫家,京兆藍田(今陝西藍田)人,曾任宮廷供奉。以畫馬著称,兼擅人物、鬼神、花竹,師從曹霸、陳閎,開創以真馬為師的寫生畫法,形成體態风斗、姿態安詳的鞍馬新風,代表作品有《照夜白圖》《牧馬圖》等。

 

 

 讀蘇軾《韓幹畫馬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