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讀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後》

(2025-09-19 10:35:50)
标签:

书法

文化

文道長遠,敝帚自珍
——讀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後》
《記舊本韓文後》大約作於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宋初駢儷文流行,古文不受重視,韓愈的文集因無人注意而湮沒。宋代古文運動的先驅者柳開、穆修等首先提出尊韓,並刊刻韓愈、柳宗元的文集,但他們的影響都不大。經過作者的大力提倡和積極的創作實踐,宋代古文運動才蓬勃發展。在韓文大行於世、“學者非韓不學”的時候,作者回顧自己三十餘年來學習韓文的經過,寫下這篇文章。
細品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後》一文,不僅對“文道傳承”的深意有了更透徹的領悟,更能清晰觸摸到作者對那部舊《昌黎先生文集》“敝帚自珍”的赤誠情懷。宋初之時,駢儷時文風靡文壇,韓愈之文卻遭冷落、湮沒無聞。歐陽修年少居於四川漢東,因家貧無書,常遊於州南李氏家中。一日,他偶然發現壁間破筐子中藏有六卷《昌黎先生文集》,書頁脫落、次序混亂,便懇請李氏贈予自己。當時歐陽修尚年少,未能全然探究韓文深意,卻已被其“深厚雄博”“浩然無涯”的氣度深深打動,只覺其文字間藏著動人的力量。
當時天下學者皆醉心楊億、劉筠的時文,將其視為科舉取第、博取聲名的捷徑,鮮有人提及韓文。歐陽修當時也在為進士科考奔走,專注於禮部詩賦。十七歲那年,他赴州試卻被主考官黜落,失意之際重拾所藏韓文重讀,不禁喟然長歎:“學者當以此為極致啊!”他既詫異時人對韓文的漠視,也遺憾自己因追名逐利而無暇深學,衹能將研習韓文的心願深埋心底,暗下決心:若日後得享俸祿、供養母親,定要全力鑽研韓文,以實現這份夙願。
七年後,歐陽修進士及第,赴洛陽為官,恰好與尹師魯等志同道合者共事。眾人皆推崇古文,他們便一同倡導創作古文。歐陽修取出其珍藏的《昌黎集》,細細補綴殘缺、整理次序,又四處尋訪他人手中的舊本,反復校勘審定。此後,天下學者漸漸轉向古文創作,韓文也隨之盛行於世,至今已超過三十年了,“學者非韓不學”,可謂盛況空前。
歐陽修不禁感慨:文道的流傳,“常有行於遠方卻滯於近前、昔日被忽視今日卻受尊崇的情況。”這並非僅因世俗喜好的變化,更源於文道本身的必然性:正如孔子、孟子當年周遊列國,雖一時困頓,其思想卻被後世千萬人奉為圭臬;韓愈之文沉寂二百年,如今卻能廣泛流傳,正是因其價值“久而愈明,不可磨滅”,即便暫時被遮蔽,終會在歲月中綻放永恒光芒,這便是文道的本質。歐陽修初得韓文時,恰是其被埋沒棄置之際。他深知韓文無法迎合當時的喜好、助自己謀取勢利,卻依然潛心研習。這份選擇,並非為急功近利求名求利,而是源於對文道長遠價值的堅信。因此,他為官時,晉升不狂喜、貶謫不惶恐,正是因心中早有篤定志向,所學所信的文道給予了他從容前行的力量。
行文至此,忽觸感疇昔舊作,爰勾起往昔購書讀書故事之回憶。早二十一年前,筆者就早年奔走購書、挑燈讀書往事寫成《書香》短文,似有六一居士之同感,姑置於後,以博人一粲焉。




附原文《記舊本韓文後》
予少家漢東,漢東僻陋無學者,吾家又貧,無藏書。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堯輔頗好學,予為兒時多遊其家,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而視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脫落顛倒無次序,因乞李氏以歸。讀之,見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徒見其浩然無涯,若可愛。
是時天下學者,楊、劉之作號為時文,能者取科第,擅名聲,以誇榮當世,未嘗有道韓文者。予亦方舉進士,以禮部詩賦為事。年十有七,試于州,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韓氏之文復閱之,則喟然歎曰:“學者當至於是而止爾!”因怪時人之不道,而顧己亦未暇學,徒時時獨念于予心,以為方從進士干祿以養親。苟得祿矣,當盡力于斯文,以償其素志。
後七年,舉進士及,第官于洛陽。而尹師魯之徒皆在,遂相典作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補綴之,求人家所有舊本而校定之。其後天下學者亦漸趨於古,而韓文遂行於世,至於今蓋三十餘年矣。學者非韓不學也,可謂盛矣。
鳴呼!道固有行於遠而止於近,有忽于往而貴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惡之使然,亦其理有當然者。故孔、孟惶惶於一時,而師法於千萬世。韓氏之文沒而不見者二百年,而後大施於今。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雖蔽於暫而終耀於無窮者,其道當然也。
予之始得於韓也,當其沉沒棄廢之時。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時好而取勢利,於是就而學之,則予物所為者,豈所以急名譽而干勢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己矣。故予之仕,於進不為喜,退不為懼者,蓋其志先定,而所學者宜然也。
集本出於蜀,文字刻畫,頗精於今世俗本,而脫繆尤多。凡三十年間,聞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後卷帙不足,今不復補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書萬卷,獨《昌黎先生集》為舊物也。鳴呼!韓氏之文之道,萬世所共尊,天下所共傳而有也。予於此本,特以其舊物而尤惜之。
讀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