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漪堂記》鈔記

(2025-05-26 09:37:41)
标签:

书法

文化

 

           《文漪堂記》鈔記

      明人袁才子《文漪堂記》,描繪水之各種情狀,可謂繪形繪色亦繪神也。請看:“夫天下之物,莫文於水,突然而趨,忽然而折,天回雲昏,頃刻不知其幾千里。細則為羅縠,旋則為虎眼,注則為天紳,立則為嶽玉。矯而為龍,噴而為霧,吸而為風,怒而為霆。疾徐舒蹙,奔躍萬狀。故天下之至奇至變者,水也。”如此描寫,誠可謂才氣橫生,妙趣滋生,若非天資甚高,斷乎不能道得也。然後,才子就自己水鄉生活經歷道來,更兼其一生涉水甚多,諸如“涉洞庭,渡淮海,絕震澤,放舟嚴灘,探奇五泄,極江海之奇觀,盡大小之變態,而後見天下之水,無非文者”。如此經歷,日與水相濡染,自然不難於運思作文之中聯想到水,也不難體會出水之各種變態。因而他於構思之際,“前日所見澎湃之勢,淵洄淪漣之象,忽然現前。然後取遷(司馬遷)、固(班固)、甫(杜甫)、白(李白)、愈(韓愈)、修(歐陽修)、洵(蘇洵)、軾(蘇軾)諸公之編而讀之,而水之變怪,無不畢陳於前者。或束而為峽,或回而為瀾,或鳴而為泉,或放而為海,或狂而為瀑,或彙而為澤。蜿蜒曲折,無之非水。”如此妙筆,自不失才子文氣,亦道出水之萬變奇趣矣。

      然萬事俱有兩面,不可見其一面,不見另一面。袁才子於篇末來了個揚水抑山的一筆,表面上看來確乎將水之妙處推向了極致,然也給自己留下敗筆。若水離開了山的偉岸雄奇,則失去了伴侶。試想:於浩瀚渺茫水面聳出一山,則水面姿色頓生。又及那巍峨高聳之奇峰,雲環霧繞,清風起處,霧氣將山巒若隱若現的姿態呈現,那蓋多美!若是水失去山的雄奇陪襯,則是死水,何來“淵洄淪漣之象”也哉!可見,吾人萬事不可說得太過亦不可做得太過,真理前進半步自成謬誤。

 

           附原文《文漪堂記》

      余既僦居東直之房,潔其廳右小室讀書,而以徐文長所書文漪堂三字扁其上。或曰:“會稽,水鄉也,今京師囂塵張天,白日茫昧,而此堂中無尺波一沼之積,何取於漣漪而目之?”

      居士笑曰:“是未既水之實者也。夫天下之物,莫文於水,突然而趨,忽然而折,天回雲昏,頃刻不知其幾千里。細則為羅縠,旋則為虎眼,注則為天紳,立則為嶽玉。矯而為龍,噴而為霧,吸而為風,怒而為霆。疾徐舒蹙,奔躍萬狀。故天下之至奇至變者,水也。夫余水國人也。少焉習於水,猶水之也。已而涉洞庭,渡淮海,絕震澤,放舟嚴灘,探奇五泄,極江海之奇觀,盡大小之變態,而後見天下之水,無非文者。既官京師,閉門構思,胸中浩浩,若有所觸。前日所見澎湃之勢,淵洄淪漣之象,忽然現前。然後取遷、固、甫、白、愈、修、洵、軾諸公之編而讀之,而水之變怪,無不畢陳於前者。或束而為峽,或回而為瀾,或鳴而為泉,或放而為海,或狂而為瀑,或彙而為澤。蜿蜒曲折,無之非水。故余所見之文,皆水也。

      今夫山高低秀冶,非不文也,而高者不能為卑,頑者不能為媚,是為死物。水則不然。故文心與水機,一種而異形者也。夫余之堂中,所見無非水者。江海日交於睫前,而子不知,子則陋矣,余堂何病焉?”

 

 《文漪堂記》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