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楊憑詹事文》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
《柳河東集》注曰:“元和十二年栁州作。公集有《亡妻弘農楊氏墓誌》云:‘貞元十五年卒。’此文謂‘某以通家承徳,夙奉良姻,莫成子姓,早喪淑人,迨今挈然,十有八祀。’葢自貞元十五年已夘至元和十二年丁酉,為十八年也。據《憑傳》元和四年為京兆尹,以御史中丞李夷簡素與憑有隙,乃劾奏其贜罪及不法事,天子以憑自尹京兆人,頗懐之,遂詔出守賀州。臨賀尉公,謂‘京兆之難,下多怨怒,顛沛三載’,葢謂此耳。”子厚之妻楊氏,繫楊凝之女,楊凝乃楊憑之弟,以故子厚爲楊憑從女婿也。
一本於“子壻”前有“使持節柳州諸軍事守柳州刺史柳某”等十五字。
卿雲:《史记·天官书》记载:“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鬰鬰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云。卿云,喜氣也。”輪囷:盤曲碩大貌。天漢:指銀河。昭回:指星辰之光耀。
閒氣:舊謂英雄偉人,上應星象,稟天地特殊之氣,閒世而出,故稱。心靈洞開:謂心靈敞開豁達。
楊憑為人工文詞,尚氣節,與母弟楊凝等友愛。九垓:指中央至八極之地,即九重天之外。
世榮甲科,亦矜顯處:唐大曆九年(774年),楊憑登進士甲科。矜:一本作“務”。
御史之選,朝之所注;公勤於養,投劾引去:楊憑曾爲監察御史,因不樂於檢舉事務,輒自免去。方隅:四方或四隅,借指邊疆。貞元十八年(802年),楊憑出爲湖南觀察使,永貞元年遷江西,可謂一方封疆大吏。
京兆之難:貞元二十二年二月,京兆尹李實貶通州長史,市里歡呼,皆袖瓦礫遮道伺之,李實從小路避免打擊。楊憑執政,施於仁義,因而離任時民眾“擁道牽慕”。元和四年,楊憑從江西調入,為京兆尹。
楊憑與御史中丞李夷簡素有隙,夷簡彈劾楊憑在江西時奸贓及他不法,詔即臺參訊,夷簡痛謫發,欲詆以死。憲宗以憑治京兆有成績,但貶賀州臨賀尉。臨賀地處今廣西,以故有“南過九疑”之說。秣陵在江寧,今建康也。謂楊憑此後又從臨賀徙杭州長史。
楊憑在賀州呆了三年之後,天子詔他輔弼東宮,先為太子傅,後任太子詹事。
“年唯始至,道則彌勵;頡頏今古,優遊德藝;實期濬發,再光文陛”這段話是說楊憑在太子詹事任上兢兢業業,作出了很大的成績。彌:更加;頡頏:原指鳥上下翻飛,引申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昊天:蒼天。昊,元氣博大貌。遽茲降厲:指楊憑猝然去世。遽:倉促,急促。厲:疾病、災禍。
子厚娶楊凝女為妻,爲楊憑姪女婿。莫成子姓:《史記·外戚世家》:“甚哉,妃匹之愛,君不能得之於臣,父不能得之於子,況卑下乎!既驩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終:豈非命也哉?”早喪淑人:貞元十五年八月一日,子厚之妻楊氏卒,是年二十二,故未能成子姓也。子姓:謂子輩,子女。淑人:指子厚妻子楊氏。
從貞元十五年到元和十二年,整整過了十八年。
家缺主婦:指正妻楊氏去世之後,家裏缺少女主人。身遷萬里:指永貞革新失敗後子厚被貶永州、再貶柳州,離京師萬里。黜伏逾紀:指被罷黜貶官至今已經過了十二年,古人以十二年爲一紀。
德輝間絕,音塵莫俟:指子厚遠謫之後無法望見楊憑德輝,兩地遠隔,音塵難傳。歲首發函,視遠如邇:郵寄信件也得年初發出,半年之後或可到達,這是因為把遠地當作了近處。雖當沉痼,心術猶治:子厚到柳州之後身體更加不好,常犯痹症,然子厚在柳州大興文教,廢除奴隸制,作出了許多仁德之事。撫膺頓首,流泣瞪視:指得到楊憑死訊之後,子厚搥胸頓足痛哭,流着眼淚瞪大眼睛翹首相望。
既斂而還,莫傳音旨:指楊憑的死訊傳到柳州之後,他的後事均已辦妥了。鄉風長慟,於茲已矣:對此情景,子厚唯有向風長長慟哭,於此而已。嗚呼哀哉:此語祭文中常用,表示極度哀慟。
承訃之始,卜兆既逾:指接到訃告之時,楊憑的喪事操辦已過。載馳斯文,出拜路隅:子厚只得拿著這祭文,在路旁祭拜。載馳:本是《詩經·鄘風》中篇名,《左傳·閔公二年》記載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衛之遺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為五千人,立戴公,以廬於曹。許穆夫人賦《載馳》。”其詩句曰:“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哀從海澨,禮致皇都:哀思發自海濱,禮敬到達皇都。海澨:海濱。寸誠相續,終歲不渝:誠摯的存心相續不斷,終年不會改變,形容哀思之深遠。
天道悠遠,人世多虞:謂天道邈遠,然人世間總有許多莫測。寄心雙表,長恨囚拘:謂將此心遠寄楊憑陵墓之雙表,永恨自己身羈遠方不得親臨祭拜。雙表:《文選·潘岳》:“巖巖雙表,列列行楸。”李善注引《古今注》曰:“堯設誹謗之木,今華表也,以橫木交錯柱頭。古人亦施之於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