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龍興寺東丘記》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這種思想的滲透,體現了中唐文人“吏隱”的精神特質。他們既希望在仕途上有所作為,又不願意被官場的繁瑣事務所束縛,於是選擇了一種“吏隱”的生活方式,即在為官的同時,保持內心的超脫和自由。龍興寺的園林空間,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既能接觸塵世,又能遠離喧囂的場所,使他們能夠在“吏”與“隱”之間找到平衡,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儒道思想的交融互鑒
儒家的 “比德” 傳統由來已久,孔子提出“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將自然山水與君子的品德聯係起來,認為山水的特質可以象徵人的品德。柳宗元在《永州龍興寺東丘記》中,以“召公之德”自喻,將園林的養護視為一種道德實踐。他精心呵護園林中的一草一木,使其茁壯成長,就如同君子修養自身的品德一樣,注重內在的品質和修養。
這種將園林養護上升為道德實踐的做法,繼承了儒家“比德” 的審美倫理。園林不再僅僅是一個供人觀賞的空間,更是一個體現道德修養和人文精神的場所。通過對園林的營造和維護,柳宗元表達了自己對道德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使園林成為了他踐行儒家思想的載體,展現了儒家思想在園林藝術中的深厚影響。
道家的 “道法自然” 思想強調順應自然規律,不要過度干预自然。柳宗元在園林設計中提出的 “無廢其故” 的生態設計理念,正是這一思想的現代表達。他認為,在園林營造過程中,應該尊重自然的原始形態和生態環境,不要隨意破壞自然的和諧與平衡。對於園林中的原有地貌、植被等,應儘量予以保留和利用,使其與人工建築相互融合,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
這種設計理念的形而上支橕來自於道家的元氣論哲學。道家認為,宇宙萬物皆由元氣構成,元氣的運動變化是自然規律的體現。在園林設計中,遵循 “道法自然” 的原則,就是要順應元氣的運動變化,使園林中的各種元素能夠自然和諧地共生共榮。柳宗元的這一理念,體現了他對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為現代園林設計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使人們認識到園林不僅是人工的創造,更是自然的延續。
四、現代景觀設計的啟示與反思
(一)生態美學的歷史先聲
在《永州龍興寺東丘記》中,“嘉卉美石經緯之”的配置方式,蘊含著深刻的生態美學思想,與當代“生物多樣性”理念高度契合,為現代景觀設計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借鑒。
文中對本土物種的重視,體現了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尊重與保護。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我們應充分認識到本土物種的重要性,它們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與當地的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相互適應,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穩定性。通過合理配置本土物種,不僅可以減少對外部物種的依賴,降低生態風險,還能促進自然演替,營造出更加和諧、穩定的生態景觀。例如,在城市公園的設計中,可以選擇當地常見的樹木、花卉和草本植物,構建豐富多樣的植物群落,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地,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發展。
這種生態美學思想還體現在對自然環境的最小干预原則上。柳宗元在園林營造中,儘量保持原生地貌和植被的完整性,避免過度的人工改造。這啟示我們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應尊重自然的原始形態和生態過程,減少對自然的破壞。在山地景觀設計中,可以利用地形的起伏,巧妙地設置道路和景觀設施,而不是大規模地進行平整土地;在水體景觀設計中,應保護原有的水系和濕地,通過生態修復和合理利用,營造出自然優美的水景。
(二)空間敘事的東方智慧
“曲有奧趣” 的路徑設計,是《永州龍興寺東丘記》中空間敘事的重要體現,為現代景觀的敘事性營造提供了獨特的東方智慧和範式。
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我們可以借鑒這種設計理念,通過“起承轉合” 的空間序列,增強景觀的敘事性和體驗深度。“起”可以是景觀的入口或起點,通過獨特的設計元素,如標幟性的大門、雕塑或景觀小品,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探索欲望。“承” 則是對 “起” 的延續和發展,通過引導性的路徑、植物配置或景觀節點,逐步引導人們深入景觀內部,感受其氛圍和特色。“轉” 是空間序列的變化和轉捩,通過設置不同的空間形態、尺度或景觀元素,打破人們的預期,創造出驚喜和新鮮感。可以在狹窄的小徑後突然出現一個開闊的廣場,或者在平坦的道路上設置起伏的地形。“合” 是空間序列的高潮和結束,通過精心設計的核心景觀或觀景平臺,讓人們獲得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情感體驗,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種空間敘事的設計方法,能夠使景觀不僅僅是一個靜態的空間,而是一個能夠講述故事、傳達情感的載體。在紀念性景觀設計中,可以通過空間序列的編排,講述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讓人們在遊覽過程中,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情感的共鳴;在主題公園的設計中,可以根據主題的情節,設計出富有戲劇性的空間序列,增強遊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三)精神療愈的園林功能
“幽蔭薈蔚” 的空間氛圍,在《永州龍興寺東丘記》中營造出一種寧靜、舒適的環境,對當代 “療愈景觀” 設計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當代社會,人們面臨著各種壓力和挑戰,精神焦慮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療愈景觀” 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緩解壓力、放松身心的空間。《永州龍興寺東丘記》中所描繪的“大和不遷” 的意境,強調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能夠讓人們在其中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在現代“療愈景觀”設計中,我們可以借鑒這種意境營造的方法,通過合理的植物配置、水體設計和空間布局,創造出一個能夠緩解都市人群精神焦慮的場所。選擇具有舒緩情緒作用的植物,如薰衣草、迷迭香等,它們的香氣能夠幫助人們放松身心;設置寧靜的水體,如溪流、池塘等,水的流動和聲音能夠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讓人心情愉悅;打造私密、舒適的空間,如庭院、亭子等,讓人們在其中能夠獨處、思考,獲得內心的寧靜。
此外,還可以結合自然療法、藝術療法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增強 “療愈景觀” 的功能。在景觀中設置冥想區、瑜伽區等,讓人們可以進行身心的修煉;舉辦藝術展覽、音樂會等活動,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的恢復和提升。
五、結論:超越時空的園林美學典範
柳宗元的《永州龍興寺東丘記》以其獨特的園林審美標準和深刻的遊觀藝術內涵,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他所提出的“曠如”與“奧如”的審美觀念,構建了中國古典園林空間哲學的二元論,強調了園林空間中開闊與幽深、宏觀與微觀的辯證統一,為園林設計提供了獨特的空間架構。在園林設計的三重境界中,他從形美、意趣到時空的層層遞進,不僅展現了對園林形式美的追求,更深入到對園林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的挖掘,使園林成為一個承載著自然、人文與歷史的多元空間。
從歷史語境來看,《永州龍興寺東丘記》是中唐園林轉型的時代見證。它反映了士大夫階層在政治困境下的心態轉變,以及佛禪、儒道思想對園林藝術的深刻影響。在現代景觀設計中,這篇文章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它所蘊含的生態美學思想、空間敘事智慧以及精神療愈功能,為當代景觀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源泉和實踐指導。在生態美學房舍,其對自然的尊重和保護理念,與現代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契合;在空間敘事上,”曲有奧趣” 的設計理念能夠為現代景觀增添敘事性和體驗感;在精神療愈房舍,“幽蔭薈蔚” 的空間氛圍有助於緩解當代人的精神壓力,促進身心健康。
《永州龍興寺東丘記》不僅是一篇關於園林的記文,更是一部關於自然、人生與藝術的哲學著作。它跨越時空,將中唐的園林美學與當代的景觀設計緊密相連,彰顯了中國古典美學的永恒魅力和強大生命力。在未來的景觀設計中,我們應深入挖掘《永州龍興寺東丘記》的文化內涵,將其蘊含的美學智慧融入到現代設計中,創造出更多既具有時代特色又富有文化底蘊的景觀作品,讓中國古典園林美學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