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州鐵爐步志》鈔記

(2025-03-25 16:47:10)
标签:

书法

文化

 

           僭號冒名,欺世枉俗

                 ——《永州鐵爐步志》鈔記

      元和八年,時年四十一歲的柳宗元已被貶永州九年。在這九年裏,永州的山水、風土人情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生命裏。一日,他乘船路過永州北郭,一個名為 “鐵爐步” 的地方引起了他的注意。“步” 在永州方言裏,指的是船埠頭。這個名字充滿了煙火氣,讓柳宗元不禁好奇,這裏是否曾有一座鐵爐,見證過無數鐵匠揮汗如雨的場景?

      懷著這份好奇,柳宗元開始四處打聽鐵爐步的來歷。他詢問了許多人,可得到的答案卻讓他大失所望。原來,這裏曾經確實有一位鐵匠居住,那叮叮当當的打鐵聲,曾是這片土地上獨特的音符。但不知從何時起,鐵匠離開了,鐵爐也在歲月的侵蝕下漸漸毀壞。如今,只剩下 “鐵爐步” 這個空名,還倔強地留在原地,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故事。

      “嘻!世固有事去名存而冒焉若是耶?” 柳宗元忍不住發出一聲感慨。在他看來,世間竟有如此名不副實之事,著實令人詫異。就像這鐵爐步,空有其名,卻無鐵爐之實,這不是一種諷刺嗎?

           鐵爐步的回響:對談引發的思考

      正當柳宗元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時,一位當地的居民路過,看到他滿臉疑惑的樣子,便主動上前詢問。柳宗元便將心中的困惑和盤托出:“為何這鐵爐步如今只剩空名,這不是名不副實嗎?”居民聽後,微微一笑,說道:“先生,您何必獨獨對這鐵爐步的事感到奇怪呢?如今世上,有許多人憑藉著姓氏門第便自認為高人一等,四處宣揚‘我門第高,其他人比不上我’。可當問起他們的職位與功德時,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那是祖先的事,已經過去很久了’ 。即便如此,他們依舊自視甚高,世人也常常附和,說‘某氏大’。這種徒有虛名的情況,與這鐵爐步又有何區別呢?”

      居民的這席話如同一把銳利的劍,直擊社會的弊病。在當時的社會,門第觀念根深蒂固,許多人僅僅因為出身名門,便可以享受榮華富貴,獲得高位,而真正有才華、有品德的人,卻可能因為出身低微而被埋沒。就像那鐵爐步,曾經的鐵爐已不復存在,可人們依舊執著於這個名字,就如同人們只看重門第,而忽視了一個人的真正價值。

      居民接著說:“假如有人聽聞鐵爐步的名號,帶著錢來買釜、錡、錢、鎛、刀、鈇等鐵器,卻發現這裏根本沒有,他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嗎?同理,在那些徒有其名的高門大族中尋求與之相稱的職位與品德,同樣是不可能的。即便這些家族中有人佔據著高位,但若無德行,也不足以光大其門楣。可即便如此,世人還是樂意居於他們之下,對他們尊崇有加。先生,您為何不奇怪這種現象,卻唯獨對鐵爐步的虛名感到驚訝呢?”

      居民的這一番話,讓柳宗元陷入了沉思。他想到了歷史上那些妄圖憑藉名號來掩蓋自身無能的統治者,如夏桀、商紂、周幽王和周厲王。他們分別假冒禹、湯、文、武的名號,妄圖以此傲視天下,結果卻因為不懂得推求治國的根本,只知一味地憑藉祖宗的名號虛張聲勢,最終導致國家衰敗,自己也淪為世人的笑柄,這難道不是一種更大的 “僭號冒名” 嗎?

           歷史的鏡鑒:冒名者的興衰

      歷史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無數的興衰榮辱。在這面鏡子裏,那些妄圖憑藉名號來掩蓋自身無能的統治者,他們的行為就如同在沙灘上建樓,看似高聳,實則根基不穩,最終難逃崩塌的命運。夏桀,這位夏朝的末代君主,本應繼承大禹治水的功績,造福百姓。然而,他卻自恃為大禹的後代,肆意揮霍著祖宗留下的基業。他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生活極度奢靡。他建造了宏偉的宮殿,搜羅天下美女,整日與她們飲酒作樂,全然不顧百姓的死活。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他不斷加重百姓的賦稅,使得民不聊生。百姓們對他恨之入骨,發出了 “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的悲憤呼喊 。最終,在商湯的討伐下,夏桀的統治土崩瓦解,他也淪為了亡國之君,被放逐到南巢,在悔恨與痛苦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商紂,同樣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本有著出眾的才華和能力,卻沒有將其用在正道上。他假冒商湯的名號,卻沒有繼承商湯的仁德。他重用奸臣,殘害忠良,對百姓實行殘酷的統治。他發明瞭炮烙之刑,將人綁在燒紅的銅柱上,以此為樂。他還建造了酒池肉林,與妲己等寵妃在其中肆意狂歡,揮霍著國家的財富。在他的統治下,商朝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最終,周武王率領諸侯聯軍,在牧野之戰中一舉擊敗了商紂,商朝滅亡。商紂自焚於鹿臺,成為了歷史的罪人

      周幽王和周厲王,也同樣是冒名者的代表。周幽王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竟然烽火戲諸侯,將國家的安危當作兒戲。當犬戎入侵時,他再次點燃烽火,卻無人前來救援,最終導致西周滅亡,他自己也命喪黃泉 。周厲王則實行暴政,堵塞百姓的言論,導致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最終,百姓忍無可忍,發動了暴動,周厲王被迫逃亡

      這些歷史上的冒名者,他們憑藉著祖宗的名號,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榮耀。然而,他們卻沒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沒有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他們的行為,不僅傷害了百姓,也損害了國家的利益,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滅亡。正如《左傳》所說:“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真正能夠讓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是統治者的德行和才能,而不是空洞的名號。那些妄圖憑藉名號來竊取權力和榮耀的人,最終都將被歷史的車輪碾壓,成為人們唾棄的對象

           剖析當下:僭號冒名現象的根源

      中唐時期,這種重門第、子孫冒祖父之名位的社會風氣盛行,其背後有著深刻的根源。從家族觀念的角度來看,自西周時期確立的宗法制,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宗法制強調血緣关系的親疏,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嚴密的家族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家族的榮譽和地位至關重要,它不僅关系到家族成員的社會地位,還影響著他們的經濟利益。

      為了維護家族的榮譽和地位,一些家族不惜采取各種手段,甚至不惜讓子孫冒祖父之名位。他們認為,衹要家族的名號還在,家族的榮耀就不會消失。這種觀念的畸形發展,使得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徒有虛名的人。他們憑藉著家族的名號,享受著各種特權,卻沒有為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

      而社會階層的固化也是導致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在中唐時期,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性較小,出身低微的人很難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相反,那些出身名門望族的人,卻可以憑藉著家族的背景和資源,輕鬆地獲得高位和財富。這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使得人們更加看重門第和出身,認為衹有出身名門,才能獲得成功和尊重。

      科舉制度雖然為一些出身低微的人提供了晉陞的機會,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著許多弊端。例如,科舉考試的錄取標準往往受到權貴階層的影響,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可能因為沒有背景而被排除在外。而那些出身名門的人,卻可以通過各種关系和手段,輕鬆地通過考試,獲得官職。這種現象的存在,進一步加劇了社會階層的固化,使得僭號冒名的現象更加猖獗。

      這種僭號冒名的社會風氣,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它破壞了社會的公平正義,使得真正有才華和能力的人得不到應有的機會,而那些徒有虛名的人卻佔據著高位和資源。這不僅浪費了社會資源,還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超越虛名:回歸本真的呼喚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往往容易被虛名所迷惑,忽視了事物的本質。就像那些徒有其名的高門大族,只憑藉著家族的名號便自視甚高,卻忘記了真正的價值在於自身的品德和才能。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摒棄這種只重名號、不重才德的庸人陋習,回歸到事物的本質,追求真實的才能與品德。

      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白真正的價值不在於虛名,而在於實際的行動和貢獻。我們應該以那些有真才實學、品德高尚的人為榜樣,學習他們腳踏實地、默默奉獻的精神。衹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同時,我們也要培養自己的務實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注重實際效果,摒棄空談和浮誇。我們要學會實事求是,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問題,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製定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們還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工作,不圖虛名,不搞形式主義。衹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在社會層面,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讓那些真正有才華和能力的人能夠得到應有的機會和回報。政府應該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打破門第觀念和階層固化,為社會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們也要加強對道德和品德的教育,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讓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崇尚真實、追求卓越的良好風氣。

      《永州鐵爐步誌》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歷史與現實的弊病,也為我們指引著前行的方向。讓我們以史為鑒,超越虛名的束縛,回歸本真,用真實的才能與品德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

 

 

           附原文《永州鐵爐步志》

      江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永州北郭有步曰鐵爐步,余乘舟來居九年,往來求其所以為鐵爐者無有。問之,人曰:蓋嘗有鍜鐵者居,其人去而爐毁者不知年矣。獨有其號冒而存。余曰:嘻!世固有事去名存,而冒焉若是耶?步之人曰:子何獨怪是,今世有負其姓而立於天下者,曰吾門大,他不我敵也。問其位與徳,曰:久矣其先也。然而彼猶曰我大。世亦曰某氏大。其冒於號有以異於兹步者乎?向使有聞兹步之號,而不足釡錡、錢鎛、刀鈇者,懷價而來,能有得其欲乎?則求位與徳於彼,其不可得亦猶是也。位存焉而徳無有,猶不足以大其門,然且樂為之下。子胡不怪彼而獨怪於是?大者桀冒禹、紂冒湯、幽厲冒文武,以傲天下。由不推知其本,而姑大其故號,以至於敗,為世笑僇,斯可以甚懼。若求兹步之實,而不得釡錡、錢鏄、刀鈇者,則去而之他,又何害乎?子之驚於是,末矣。

      余以為古有太史,觀民風,采民言,若是者,則有得矣。嘉其言可采,書以為志。

 《永州鐵爐步志》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