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鈔記

(2025-03-14 13:41:49)
标签:

书法

文化

 

           博洽儒道成一體,貫綜衆學闢新途

                 ——《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鈔記

      天下學說,各家互異,但也不排斥其間有某些思想成分的重合,也就是說總有殊途同歸之處。就現今的學術潮流來看,大致可分為儒釋道三大家,其中儒者站在治世的角度出發,主張修身治國平天下;而道者則往往站在維繫生命體本原的角度出發,主張遵循萬物必然的規律,從而避免傷生與害生;若佛家則站在出世的角度,主張脫離目前的生死沉淪苦海,從而使生命體獲得永恆的寧靜。表面看來,儒者治世,道者治身,佛者治心,三者各有所司而互不相涉;而實質上是世不治則天下必然離亂,身不治則命不久長,而心不治則精神昏聵。因而,作為達者,一般會圓融三者,兼採其長,從而形成一個圓滿的學術體系。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駕崩,皇太子李誦繼位,改元永貞,是為順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由是促成了永貞革新運動的形成。同年四月,宦官俱文珍、劉光琦、薛盈珍等立廣陵郡王李淳為太子,改名李純,五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學士一職。七月,宦官,大臣請太子監國,同月,王叔文因母喪回家守喪。八月五日,順宗被迫禪讓帝位給太子李純,史稱“永貞內禪”,由是永貞革新徹底失敗。王叔文被賜死,柳宗元等參與過永貞革新的“八司馬”各自被貶邊遠地區。當年柳宗元被貶邵州刺史,然在赴任途中又改貶為永州司馬。在被貶永州的十年之中,柳子厚遠離了長安政治中心,在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均有所研究,並遊歷永州山水,寫下著名的《永州八記》。

      柳宗元在永州其間,還接見了元十八這位離奇的人物。元十八本名元集虚,原籍河南,在他家族排行十八,故又名元十八。此人少好群籍,博通三教,以儒為宗,博洽老子思想,搜擇融液,從而形成其完善的學術體系。元集虛此次到永州,一共小住了三十六天,每日與子厚商談學術,相互獲益良多。此後元集虛打算繼續南行,經營道、九嶷而過灕江,壯遊南越。在他臨行之際,子厚寫了這篇《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贈序相送。

      太史公在《老子韓非列傳》中說:“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這便是說世間學人習儒者往往會排斥老子學說,而學道者又會貶剝儒學,將兩家搞得水火不容,冰炭不和。其實,這些都是學人的偏執所致,並非真正的達者通人所為,自然也不是真正透徹的學問。在子厚看來,老子思想也是孔學的異流,並不完全牴觸。若究其史實,孔子曾拜老子為師,他倆真還有師徒情誼在,自然不會是冰炭不容的。子厚將學術眼光拓展開去,認為楊朱、墨翟、申不害、商鞅以及刑名縱橫之說,雖其說各有所側重,因而總是互相排斥。然就其佐世的目標來看,其間總有某些部分是相互重合的,並非全然抵捂訾毀。在太史公去世之後,又有佛學自西域傳來,其學說更是學者所感怪誕訛舛者。若果學人各自站在自身的立場來看待旁門學說,則自然是扞格不通,也將會辯駁不已。

      此時,河南元集虛的來到永州,此人雖一度做過協律郎之官,但爾後便辭官而爲隱士,過上了山人的生活。元集虛非但心胸闊大,且為人質直,因而外物無法挫傷其大志。他的學術能博洽儒道,貫綜衆學,從而形成其宏闊博大且有有機的學術整體。元集虛將之前各家相互排斥的部分逐一整合起來,溝通其間隔閡,然後使之相互滲透而同歸大道。這樣一來,天下各家學派各自顯示其長,而同歸妙旨,並守持其大道而行之。但他並不以自己的學術去迎合世俗,而是時刻守持自家學術的底線,就如《道德經》所謂“知其雄,守其雌”那般堅持。

      如此學術通達之人來到永州,並與子厚相處月餘,每日互相切磋學問,以故子厚對此倍加珍視。在元集虛即將離開永州之際,子厚自然是依依惜別的,作為文人相別,最大的贈禮莫過於贈人以言,由是子厚寫了這篇贈序給元集虛。子厚料想此後黃鵠一去,必將展翅青冥,怎能不憑藉雷神,從而告知蜚蠊,以寄妙音於寥廓呀!

 

 

                 附原文《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

      太史公嘗言:世之學孔氏者,則黜老子,學老子者,則黜孔子,道不同不相為謀。余觀老子,亦孔氏之異流也,不得以相抗,又況楊、墨、申、商刑名縱橫之說,其迭相訾毀抵捂而不合者,可勝言耶?然皆有以佐世。太史公沒,其後有釋氏,固學者之所怪駭舛逆其尤者也。今有河南元生者,其人閎曠而質直,物無以挫其志;其為學恢博而貫統,數無以躓其道。悉取向之所以異者,通而同之,搜擇融液,與道大適,咸伸其所長,而黜其奇衺。要之,與孔子同道,皆有以會其趣,而其器足以守之,其氣足以行之。不以其道求合於世,常有意乎古之守雌者。及至是邦,以余道窮多憂,而嘗好斯文,留三旬有六日,陳其大方,勤以為諭,余始得其為人。今又將去余而南,歷營道,觀九疑,下灕水,窮南越,以臨大海,則吾未知其還也。黃鵠一去,青冥無極,安得不馮豐隆、愬蜚廉,以寄聲於寥廓耶

—————————

《韓退之集》有《贈元十八恊律詩》云:“吾友栁子厚,其人藝且賢,吾未識子時,已覧贈子篇”,即此序也。公集中有《送浩初序》云:“退之寓書罪予,曰見送元生序,不斥浮圖。”而《浩初序》在元和六年間作,此當在其前也。元十八,於詩不見其名,唯白樂天《遊大林寺序》,有“河南元集虚者”,疑即其人也。子厚當時在永州。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楊、墨、申、商刑名縱橫之說:指楊朱、墨翟、申不害、商鞅等人之學。刑名:戰國時以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為代表的法家學派,主張循名責實,慎賞明罰,後人稱為刑名之學。縱橫:縱橫家,是鬼谷子創立的學術流派。在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是指一個獨特的謀士群體,可稱為中國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復無常,設謀劃策多從主觀的政治要求出發。

釋氏:指佛教。

元生:即白居易《遊大林寺序》中“河南元集虚者”。元集虛,唐代河南人,隱士。少好群籍,博通三教,以儒為宗,曾官協律郎。初卜居廬山。約於唐憲宗元和九年南遊赴桂,於永州謁柳宗元,宗元贈序送行。復歸廬山,結溪亭於五老峰下。時白居易謫江州,亦時與游從。又與韓愈有詩酬唱。

數:命數。躓:阻礙、顛仆。

奇衺:指诡诈、邪伪不正的行为或品性。衺音邪,指不正當、怪異。

守雌:《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河上公注曰:“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雖知自尊顯,當復守之,以卑?去雄之强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

是邦:猶言此邦。當是時,子厚在永州。

營道:營道縣,是古代湖南省永州市境內中南部一個重要的縣。九疑:即九嶷山:在湖南永州寧遠縣境內。灕水:即灕江。南越:指嶺南地區。黃鵠:神話傳說中的大鳥,能一舉千里。這裏指元生。青冥:形容青蒼幽遠,指青天。馮同憑。豐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愬同訴。蜚廉:亦作飛廉,嬴姓,爲商朝貴族,紂王的親信,他以善跑和御車技術著稱。寥廓:空曠深遠。

 

 《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