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蘇軾《范蠡等論》簡注

(2025-03-08 15:16:03)
标签:

书法

文化

 

              蘇軾《范蠡等論》簡注

 

       越既滅吳,范蠡以為勾踐為人長頸烏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逸樂,乃以其私徒屬浮海而行。至齊,以書遺大夫種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可以去矣。”蘇子曰:范蠡獨知相其君而巳。以吾相蠡,蠡亦烏喙也。夫好貨,天下賤士也。以蠡之賢,豈聚斂積實者?何至耕於海濱,父子力作,以營千金,屢散而復積,此何為者哉?豈非才有餘而道不足,故功成名遂,身退而心終不能自放者乎?使勾踐有大度,能始終用蠡,蠡亦非清淨無為以老於越者也,故曰蠡亦烏喙也。

      魯仲連既退秦軍,平原君欲封連,以千金為壽。笑曰:“所貴於天下士者,為人排難解紛,而無所取也。即有取,是商賈之事,連不忍為也。”遂去,終身不復見,逃隠於海上。曰:“吾與富貴而詘於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使范蠡之去如魯連,則去聖人不遠矣。

      嗚呼!春秋以來,用舎進退,未有如蠡之全者也。而不足於此,吾是以累歎而深悲焉。蘇子曰:子胥、種、蠡,皆人傑,而揚雄曲士也,欲以區區之學疵瑕。此三人者,以三諫不去、鞭屍籍館為子胥之罪以不強諫句踐而棲之會稽為種、蠡之過。雄聞古有三諫當去之說,即欲以律天下士,豈不陋哉!三諫而去,為人臣交淺者言也,如宮之奇、洩冶乃可耳。至如子胥,吳之宗臣,與國存亡者也,去將安往哉?百諫不聽,繼之以死可也。孔子去魯,未嘗一諫,又安用三?父不受誅,子復讎,禮也。生則斬首,死則鞭屍,發其至痛,無所擇也。是以昔之君子皆哀而恕之,雄獨非人子乎?至於籍館,闔閭與群臣之罪,非子胥意也。句踐困於會稽,乃能用二子,若先戰而強諫以死之,則雄又當以子胥之罪罪之矣。此皆兒童之見,無足論者,不忍三子之見誣,故為之言。(《東坡志林》卷五)

————————————

范蠡:范雎(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楚國宛地(河南淅川縣寺灣鎮)三戶邑人 。他是幫助越王滅吳的主要謀臣,也是功成身退的全身之士。勾踐:勾踐(?~前464年),姒姓,本名鳩淺,《史記索隱》引《竹書紀年》作“菼執”,春秋時期越國君主。長頸烏喙:指相面時所描述的長頸鳥嘴。烏喙:一本作“鳥喙”。

私:暗中。徒屬:部從人員。浮海而行:謂從海上逃走。

大夫種:即文種(?~公元前472年),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後定居越國;一說越國之鄞(今浙江寧波)人, 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越王勾踐的謀臣,和范雎一起為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滅吳後,自恃功高,不聽從范雎功成身退的勸告,後為勾踐所不容,最後被勾踐賜死。

蜚鳥:即飛鳥,蜚同飛。

好貨:謂貪得財富。

查史志文獻,“耕於海濱”者當為晏嬰。《文獻通考》曰:“晏嬰,齊之大夫,避莊公之難,亦耕於海濵。”東坡謂范蠡亦耕於海濱,不知出自何典。

自放:自我放縱;擺脫禮法的約束。《抱樸子·刺驕》:“世人聞 戴叔鸞 、阮嗣宗傲俗自放,見謂大度,而不量其材力非傲生之匹而慕學之。”

魯仲連(約前305年~前245年),又名魯連,齊國人,同是戰國末期著名的高潔之士。鲁仲连客游赵国時,遇上秦軍急攻趙國,魯仲連極力阻止了秦王稱帝的野心,挽救了趙國的危亡。平原君:趙勝(?~前251年),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戰國時四公子之一。以千金為壽:即拿千金給魯仲連祝壽。

詘:同屈。

子胥、種、蠡:即伍子胥、文種、范蠡。伍子胥(?~前484年),名員,字子胥,楚國(今屬湖北監利)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伍子胥因父親爲楚平王所殺,遂逃至吳國,投靠公子光門下,策劃刺殺吳王僚。前514年,刺殺吳王僚之子慶忌成功,伍子胥官至吳太宰。後因闔閭病故,夫差繼位,他偏聽太宰伯嚭的讒言而疏遠伍子胥。前484年,吳王夫差賜劍令伍子胥自盡,死後屍體被投入錢塘江。

揚雄(前53年~18年),字子雲,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中國西漢末年的哲學家、文學家、辭賦家、思想家。曲士:鄉曲之士,謂見識很少。《法言?重黎》:“胥也,俾吳作亂,破楚入郢,鞭尸藉館,皆不由德。”蘇軾認為揚雄以自己淺薄之學瑕疵子胥,是自不量力之舉,故後文謂“父不受誅,子復讎,禮也。生則斬首,死則鞭屍,發其至痛,無所擇也。是以昔之君子皆哀而恕之,雄獨非人子乎?”

三諫不去:《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鞭屍:《史記·伍子胥列傳》:伍子胥之父兄為楚平王所害,他立誓要報仇,逃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攻破楚國的郢都。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籍館:猶言抄家。

宮之奇:春秋時期政治家,虞國辛宮里(今山西省平陸縣)人。他明於料事,具有遠見卓識,忠心耿耿輔佐虞君,並推薦百里奚,共同參與朝政,對外采取了聯虢拒晉的策略,使國家雖小而強盛。泄冶:春秋時期陳國大夫,因諫陳靈公與夏姬私通之事而被陳靈公所殺。

孔子去魯:齊國擔心魯國大治強盛,因而“選齊國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樂,文馬三十駟,遺魯君。陳女樂文馬於魯城南高門外,季桓子微服往觀再三,將受,乃語魯君為周道遊,往觀終日,怠於政事。”子路見此情景,對孔子說:“夫子可以行矣。”但孔子還在等待魯國的郊祭,看是否將煮熟的祭肉反饋大夫,然而“桓子卒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孔子遂行。”(見《史記·孔子世家》)

 

 蘇軾《范蠡等論》簡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