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賦》是張衡在漢順帝永和三年(138年),即去世前一年創作的一篇抒情小賦。當時張衡任河間相,曾向朝廷自請退職,他深感閹豎當道,朝政日非,豪強肆虐,綱紀全失,自己既無法等到社會清明之時,又沒有報國之門,因而從《思玄賦》所宣泄的精神反抗中頓悟到徒臨川以羨魚,不如退而織網。於是決心遠離污濁的社會和世間的雜務,以歸隱田園的實際行動,表達他對黑暗政治的訣絕與抗爭。
《歸田賦》是東漢時期抒情小賦的典型代表,它的出現,意味著辭賦史上一次令人可喜的轉變。漢大賦在繼承楚騷的體格之後,漸漸脫離了內在充實的思想,轉由多感的生命而轉入“體物”的創作,其內容多是對田獵場景、京都盛況、帝王鴻業的鋪陳和誇飾。儘管通篇全是一派富麗堂皇、心馳眼醉的華貴氣象,而實質卻缺少一種感人的魅力。它衹是精雕細鑿的樓臺,衹是工筆點描的花鳥,衹是帝業繁華的倒影,而非真正的富於性情的文學。賦,到了東漢張衡的手裏,才又重新回歸到具有個性化、抒情化的表達。全賦短小明暢,文句平淡清麗、結構短小靈活的風格,語言自然清新,洗練優美,感情真摯,情景交融,堪稱難得的賦作佳篇。
此賦形象地描繪了田園山林那種和諧歡快、神和氣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暢遊山林,悠閑自得的心情,又頗含自戒之意,表達了作者的超脫精神。
附原文:歸田賦(東漢 張衡)
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鶬鶊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沈之魦鰡。
於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般遊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