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剛經四句偈》鈔記

(2024-12-26 10:55:32)
标签:

文化

佛学


        《金剛經》中的四句偈,素來爲修學者所稱念,亦是眾所精熟者。然依佛法詮析,則四句偈另有所釋,謂佛書所載偈頌,由四句組成者,字數多寡不拘。四句偈往往能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故經中云,以四句偈教人,或持受某四句偈,皆有甚大功德(參見《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而在《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則眾所認同者乃羅什“六如”偈子,謂夢、幻、泡、影、露、電也。然而,隨著佛經的傳譯不斷發展,《金剛經》的譯本漸多,而四句偈的譯文也頗不同,遂產生了各種不同版本。宋人洪邁梳理了姚秦羅什譯本、元魏菩提流支譯本、真諦譯本、玄奘譯本與義淨譯本等五種版本,比照了其異同,撰成《金剛經四句偈》一文。為了比較清晰地看出此五種版本的異同,我們姑且列表如下:

 

鳩摩羅什譯本

菩提流支譯本

真諦譯本

玄奘譯本

義淨譯本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彼識不能知。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應得見我。由法應見佛,調御法為身,此法非識境,法如深難見。

如如不動,恒有正説。應觀有為法,如暗翳燈幻,露泡夢電雲。

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諸以色見我,以音聲尋我,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起邪觀,不能當見我。

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在洪邁這裏,他對四句偈的引用似乎是全了,但《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到底指的是哪四句,這倒是首先必須弄明白才行。姑以羅什本來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四句出現在前,且經文明言“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而後面的四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乃是對全經的總結,接下來便是流通分的“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而四句偈畢竟只有四句,洪公全部引用,則有八句,似爲不妥。若更精準地理解經義,前面四句主要在於破世人我法二執;後面四句,旨在詮釋一切世間法,皆如夢、幻、泡、影、露、電,學人當以這樣的角度去觀照它。

    隨著佛典傳譯的不斷發展,譯經師對於佛經的理解逐步深入,且對於東土風習也更為諳熟,因而譯本更趨完美。到了菩提流支所譯《金剛經》,便將原來的“六如”拓展成了“九如”,成了“如暗、翳、燈、幻、露、泡、夢、電、雲”;到玄奘本則爲“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但無論它們怎麼去變,這些喻體的本質卻不曾改變,均是無實性的幻物。其實,無論是“六如”,抑或是“九如”,所比喻的喻體都是不可把捉的事物,這就給學人昭示了一切世間法均是無“實性”的幻法這一共性。我們也無須糾結在六與九之間,而應透過那六物或九物看出其共性,方可領會經文的意蘊。

    另外,不同的譯經師其翻譯風格也不盡同,有的融入了東土文化,採用意譯的方式表述經文(如羅什一派);有的譯經師則堅持不改變原文含義,甚至還會採用直譯的方式表述(如玄奘一派)。且說佛經中稱世間法爲“有為法”,對於這一點,羅什與菩提流支均採用“有為法”表述,可是到了真諦便詮析爲“此法非識境,法如深難見”;玄奘則譯為“諸和合所為”;義淨則解釋爲“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其實,這五位譯經師都沒有錯,僅僅只是表述方式各異罷了。至於洪公提到“《大般若經》第八《世尊頌》、第九《能斷金剛分》二頌,亦與奘所譯同”,這更不是什麽奇怪的事,因《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本身就是玄奘所譯。

 

附原文:《金剛經四句偈》

今世所行《金剛經》,用姚秦鳩摩羅什所譯,其四句偈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予博觀它本,頗有不同。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云:“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而“不能見如来”之下更有四句,云:“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彼識不能知。”陳天竺三藏真諦譯云:“如如不動,恒有正説。應觀有為法,如暗翳燈幻,露泡夢電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應得見我。由法應見佛,調御法為身,此法非識境,法如深難見。”唐三藏奘譯云:“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諸以色見我,以音聲尋我,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唐沙門義淨譯前四句,與魏菩提本同。而後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起邪觀,不能當見我。”後四句與奘本同。予案:今人稱“六如”,東坡以名堂者,謂夢、幻、泡、影、露、電也。而此四譯,乃知有“九如”。《大般若經》第八《世尊頌》、第九《能斷金剛分》二頌,亦與奘所譯同。《金剛經四句偈》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