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子弟廷試》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_________________
呂蒙正(944年~1011年),字聖功,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宰相,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李昉(925年~996年),字明遠,深州饒陽縣(今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人。北宋初年宰相、文學家、學者。
許仲宣(929年~990年),字希粲,五代十國至北宋初年大臣,青州人。
廷試:又稱“御試”、“廷試”、“廷對”等,即由指皇帝親自出題的考試。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始於唐代,殿試第一名稱為狀元。
王明(919年-991年),字如晦,成安城內人,官至禮部侍郎。
韓億(972年~1044年),字宗魏,真定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北宋名臣,歷任知洋州、知相州、侍御史、河北轉運使、知青州、判大理寺、樞密直學士、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唐介(1010年~1069年),字子方,江陵(今屬湖北)人,北宋諫臣。
鎖廳試,代稱現任官或有爵祿者應進士試。《宋史·選舉志三》載臣僚上書言“神宗朝,始立教養、選舉宗子之法。保義至秉義,鎖試則與京秩,在末科則升甲,取應不過量試注官,所以寵異同姓,不與寒畯等也。”又《選舉志四》:“凡選人年二十五以上,遇郊,限半年赴銓試,命兩制三員鎖試於尚書省,糊名謄錄。習辭業者試論、試詩賦,詞理可採、不違程式為中格,習經業者人專一經,兼試律,十而通五為中格,聽預選。”
秦益公,即南宋高宗時期奸相秦檜。柄國:把持國家大權。
秦熺(1117年~1161年),字伯陽。南宋大奸臣秦檜的養子,本秦檜妻兄王喚之子,自秦檜專權期間,曾捏造罪名將王铚家的藏書掠走大半,把南宋初年國史實錄中不利于秦檜的內容或改寫,或燒毀。秦檜死后,秦熺想繼承相位,但遭到拒絕,秦家就此失勢,岳飛也得以平冤昭雪。秦塤(1137—?)字伯和,漢族,秦檜孫,秦熺長子,紹興二十四年(1154)探花。1150年,秦塤進直顯謨閣;又時隔一月,秦塤進為右文殿修撰。后歷任敷文閣待制、實錄院修撰、江州太平興國宮提舉、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