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宰執子弟廷試》鈔記

(2024-12-24 10:35:10)
标签:

书法

文化


       宰執把持朝政,其子弟與寒門士子相比,具有許多優勢,因而在科舉時,對他們實行一定的限制,是維繫科舉公正的必要手段。洪邁《容齋四筆》卷十三有《宰執子弟廷試》一篇,專門敘述宋初科場的嚴格制度,同時也對趙宋南遷後秦檜的弄權做出了批評。

       宋太宗趙光義執政時,宰相呂蒙正的弟弟呂蒙亨考進士,禮部已經列入高等推薦名單。到了參加廷試時,與李昉的兒子李宗諤一道,因父兄任職中書的緣由被罷去。據《國史·許仲宣傳》所載,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許仲宣的兒子許待問與李宗諤、呂蒙亨、王扶一道參與廷試。其中李宗諤是宰相李昉的兒子,呂蒙亨是參知政事呂蒙正的弟弟,王扶是鹽鐡使王明的兒子。值此情景,宋太宗趙光義說:“這些子弟都是權勢人家出身,與寒門一道競爭功名,縱使憑藉才藝升進,別人也會認為我懷有私心。”因此,許待問與李宗諤、呂蒙亨、王扶等四人同時被下第(沒入選)。

       當年許仲宣做度支使(司掌管國家的財政收支)時,正值宋仁宗朝,韓億做參知政事,其兒子韓維以進士的名份列入禮部名單,因不肯參加廷試(或許爲避嫌),因而受恩蔭入官籍。唐介做參知政事,其兒子唐義問列入禮部的鎖廳試,當參與秘閣考試時,唐介以避嫌作罷了。依照科舉舊例,對於宰執子弟的限制是何等地嚴格,這與南度後秦檜把持朝政,讓其兒子秦熺、孫子秦塤參與殿試時就勝出天下寒士的情形真是大異呀。

 

 

              附原文:宰執子弟廷試

       太宗朝,吕文穆公蒙正之弟蒙亨舉進士,禮部高等薦名。既廷試,與李文正公昉之子宗諤,並以父兄在中書罷之。國史《許仲宣傳》云:仲宣子待問,雍熈二年舉進士,與李宗諤、吕亨、王扶並預廷試。宗諤即宰相昉之子,蒙亨參知政事蒙正之弟,扶鹽鐡使明之子。上曰:“斯並勢家,與孤寒競進,縱以藝升,人亦謂朕有私也。”皆下第,正此事也。仲宣時為度支使,仁宗朝,韓忠憲公億為參知政事,子維以進士奏名禮部,不肯試大廷,受入官。唐質肅公介叅政,子義問鎻試禮部,用舉者召試秘閣,介引嫌罷之。舊制嚴於宰執子弟如此,與夫秦益公柄國,而子熺、孫塤皆於省殿試輙冠多士者異矣。

_________________

呂蒙正(944年~1011年),字聖功,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宰相,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李昉(925年~996年),字明遠,深州饒陽縣(今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人。北宋初年宰相、文學家、學者。

許仲宣(929年~990年),字希粲,五代十國至北宋初年大臣,青州人。

廷試:又稱“御試”、“廷試”、“廷對”等,即由指皇帝親自出題的考試。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始於唐代,殿試第一名稱為狀元。

王明(919-991年),字如晦,成安城內人,官至禮部侍郎。

韓億(972年~1044年),字宗魏,真定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北宋名臣,歷任知洋州、知相州、侍御史、河北轉運使、知青州、判大理寺、樞密直學士、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唐介(1010年~1069年),字子方,江陵(今屬湖北)人,北宋諫臣。

鎖廳試,代稱現任官或有爵祿者應進士試。《宋史·選舉志三》載臣僚上書言“神宗朝,始立教養、選舉宗子之法。保義至秉義,鎖試則與京秩,在末科則升甲,取應不過量試注官,所以寵異同姓,不與寒畯等也。”又《選舉志四》:“凡選人年二十五以上,遇郊,限半年赴銓試,命兩制三員鎖試於尚書省,糊名謄錄。習辭業者試論、試詩賦,詞理可採、不違程式為中格,習經業者人專一經,兼試律,十而通五為中格,聽預選。”

秦益公,即南宋高宗時期奸相秦檜。柄國:把持國家大權。

秦熺(1117年~1161年),字伯陽。南宋大奸臣秦檜的養子,本秦檜妻兄王喚之子,自秦檜專權期間,曾捏造罪名將王铚家的藏書掠走大半,把南宋初年國史實錄中不利于秦檜的內容或改寫,或燒毀。秦檜死后,秦熺想繼承相位,但遭到拒絕,秦家就此失勢,岳飛也得以平冤昭雪。秦塤(1137—?)字伯和,漢族,秦檜孫,秦熺長子,紹興二十四年(1154)探花。1150年,秦塤進直顯謨閣;又時隔一月,秦塤進為右文殿修撰。后歷任敷文閣待制、實錄院修撰、江州太平興國宮提舉、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宰執子弟廷試》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