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舉之弊不可革》鈔記

(2024-12-23 10:15:28)
标签:

书法

文化


       古代科舉取士,乃是選用天下人才,消除士庶差別之善舉,公平與公正應當是科舉存在的生命。然天下事,但凡是人爲,則必然能產生奸偽,科舉自然也難獨善矣。面對痼疾難除,宋人洪邁不勝憂心,因作《科舉之弊不可革》一篇,收在《容齋四筆》卷十三。

       在洪邁看來,天下的法禁愈是繁瑣,則奸偽的滋生也更加熾烈,這在科舉一項表現尤為突出。禁令越是急切,則代筆者獲取酬謝資金越多,因而鋌而走險者自然不乏其人。作為代筆者,其間不幸而敗露者不及百分之一二,縱使代筆被查獲,原本就沒有設置制裁的法令。宋代吏部官員的銓選,凡中選人除同進士出身及恩科人員外的人,皆須赴吏部由其長官副長官進行簾試,以防代筆之弊。這個規定,不能說不完善,但執行起來,卻是一紙空文,甚至連兒戲也不如。奉公守法、敢於議論的大臣,雖然天天提出改進意見,但這種壞的風氣如同河決水溢、風吹草倒一樣,一點也沒有得到改變。有人認為,之所以產生這些流弊,是因為太相信法令而不相信執行法令的人。持這種議論的人也不想一下,執行法令的官員,誰肯公平正直,一而再、再而三地得罪別人,弄個壞名聲?這對於事情不但沒有幫助,禍患誹謗反而先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洪公想起宋太祖趙匡胤開寶年間(968年~976年),太子賓客邊光範主持銓選官員,太廟齋郎李宗訥到吏部應試,邊光範見他年輕,認為他寫不出好文章,便對他說:“如果你能提筆寫成押上六韻的十二句詩,即可免試書法與文理等其他科目,也算你合格。”李宗訥回答說:“我不但學過寫詩,而且也曾留心詞賦。”於是當場寫成詩賦兩首,幾刻時間便完成,邊光範對他頗為激賞。第二天,便打算任命他為秘書省的正字官。像邊光範這樣正派的主考官,當今之世還有嗎?透過洪邁所言,可見影響銓選人才的科舉之弊端,一直是個難以移除的積弊。

 

              附原文:科舉之弊不可革

       法禁益煩,姦偽滋熾,唯科塲最然。其尤者莫如銓試,代筆有禁也,禁之愈急,則代之者獲賂謝愈多。其不幸而敗者百無一二,正使得之,元未嘗致法。吏部長貳簾試之制,非不善也,而文具兒戱,抑又甚焉。議論奉公之臣,朝夕建明,然此風如決流偃草,未嘗少革。或以謂失於任法而不任人之故,殊不思所任之人,渠肯一意向方,見惡輙取,於事無益,而禍謗先集于厥身矣。開寳中,太子賔客邉光範掌選,太廟齋郎李宗訥赴吏部銓,光範見其年少,意未能屬辭。語之曰:“茍授筆成六韻,雖不試書判,可入等矣。”宗訥曰:“非唯學詩,亦嘗留心詞賦。”即試詩賦二首,數刻而就,甚嘉賞之。翌日,擬授秘書省正字。今之世,寧復有是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加嚴重。滋:更加;熾:熾烈,嚴重。

正使,猶言縱使。

元:原本;致法:謂依法查辦。

長貳簾試:宋代吏部補選缺官,凡中選者除同進士出身及恩科人員外,皆須赴吏部長貳廳前之考試,以防代筆之弊,謂之“簾試”。

文具:指銓選官員的條文完備。兒戱:指實行起來如同兒戲。

渠:他。一意向方:謂一心主持公道。

見惡:被人厭恨,從而人際關係惡化。

邊光範:邊光范(901年~973年),字子儀,并州陽曲(今山西太原陽曲)人,他頗具才干,而且謙退和易,為官能體察民情、樞解民憂,歷唐、晉、漢、周、宋五朝,皆身居要職,政績斐然。

李宗訥:字大辨,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宰相李昉之子。以蔭補太廟齋郎,吏部擬授秘書省正字,太宗命擢國子監丞。

書判:唐代選拔人才的標準包括四個方面:體貌、言辭、書法和文理。其中,“書”指的是楷書的優美,“判”則是指文理的優長。

《科舉之弊不可革》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