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道九老》鈔記

(2024-12-22 10:10:29)
标签:

书法

文化


       白居易晚年居洛陽香山,以琴書自娛,然亦有老友之會,他在會昌會昌五年(公元845年)曾聚集九位老人於家中(一說在洛陽香山履道坊)歡醉賦詩,作《九老詩》,並繪《九老圖》。此事在後世被傳為佳話,後世閣中耆老致仕後多仿效之。白香山《九老詩》曰:“雪作鬚眉雲作衣,遼東華表鶴雙歸。當時一鶴猶希有,何況今逢兩令威。”至於香山《九老圖》之作,則不知原件存否,透過歷史資料我們所知這九位耆老分別是胡杲、吉玫、劉貞、鄭據、盧貞、張渾、白居易、李元爽、禪僧如滿等。到了宋代,李昉罷相致仕之後,他也曾想效法白居易來個“九老會”,然以因緣不就而未果,洪邁《容齋四筆》卷十二頗記其事。

       李昉罷相之後,以司空致仕,此後便隻身居於京師養老。到了至道元年(995年),他已是七十二歲的老人了,因想起白居易當年的九老會,正好在他的交遊之中也能湊出這個數字。他們分別是太子中允張好問,年八十五;太常少卿李運,年八十;故相吏部尚書宋琪、廬州節度副使武允成,皆年七十九;吳僧贊寧,年七十八;郢州刺史魏丕,年七十六;左諌議大夫楊徽之,年七十五;水部郎中朱昻與李昉,皆年七十一。正當李昉準備操辦此事時,卻遇上了四川蜀兵起義(因宋滅蜀後殘酷虐待后蜀兵士所引起),天下局勢不安,由是作罷。

       《宋史》列傳二四《李昉傳》亦載此事,其文曰:“昉所居有園亭別墅之勝,多召故人親友宴樂其中。既致政,欲尋洛中九老故事,時吏部尚書宋琪年七十九,左諫議大夫楊徽之年七十五,郢州刺史魏丕年七十六,太常少卿致仕李運年八十,水部郎中朱昂年七十一,廬州節度副使武允成年七十九,太子中允致仕張好問年八十五,吳僧贊寧年七十八,議將集,會蜀寇而罷。”這次聚會若成,則其中有兩位曾是宰相出身,再加上一位學問僧贊寧,將是白居易時所未有的盛況。由於緣分不湊巧而作罷,來年李昉便去世了,遂使此事成了永久的遺憾。洪邁對此頗為抱憾,他認為這是造化弄人,遂使這些耄耋老人不能讌會於升平之世,以抒其雅懷。天下萬事之成壞,皆有其定數,諸多事並非如人願所期,這便是天數。

 

 

              附原文:至道九老

       李文正公昉罷相後,只居京師,以司空致仕。至道元年,年七十二矣,思白樂天洛中九老之。適交游中有此數:曰太子中允張好問,年八十五;太常少卿李運,年八十;故相吏部尚書宋琪、廬州節度副使武允成,皆七十九;吳僧贊寧,年七十八;郢州刺史魏丕,年七十六;左諌議大夫楊徽之,年七十五;水部郎中朱昻與昉,皆七十一。欲繼其事為宴集,蜀冦起而罷。其中兩宰相乃著一僧,唐世及元豐耆英所無也。次年李公即世,此事竟不成。耋老康寧,相與燕嬉於升平之世,而雅懐弗遂,造物豈亦吝此耶?《至道九老》鈔記


《至道九老》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