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臣》鈔記

(2024-12-16 10:20:42)
标签:

书法

文化


       主臣”一詞,確實含義複雜,然始自《史記》與《漢書》,自當沿波而討源,方可得其究竟。今查《史記》全書,共用“主臣”三處,分別是《陳丞相世家》、《絳候周勃世家》與《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書》用“主臣”凡兩次,分別是《張陳王周傳》與《張馮汲鄭傳》。如果將這五處的引文列出,加以比照,自可粗知其義。

       於是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謂誰?”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孝文帝乃稱善。(《史記·陳丞相世家》)

       頃之,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條侯心不平,顧謂尚席取櫡。景帝視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條侯免冠謝。上起,條侯因趨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史記·絳候周勃世家》)

       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而搏髀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本文第一處是陳平回答漢文帝時所說,當時陳平回答了文帝主事官員職責,決獄有廷尉,錢穀有內史,沒料到文帝猛然問起宰相陳平自己的職事,陳平一時緊張,遂有“主臣”之答。裴駰《集解》引張晏曰:“若今人謝曰惶恐也。馬融《龍虎賦》曰:‘勇怯見之,莫不主臣。’孟康曰:‘主臣,主羣臣也,若今言人主也。’韋昭曰:‘言主臣道不敢欺也。’”如果將“主臣”詮釋爲惶恐,倒也說得過去,若是我們就語勢分析,當陳平回答了廷尉與內史職責之後,沒料到文帝猛然問起他自己的職事,致使陳平猝不及防,因有“主臣”之答。這“主臣”似是先說“主”之後忽又顧及自身說了“臣”,是一時惶恐說話口齒不清而支吾言語也。表意自然是惶恐之意,然出口乃支吾之語也。《史記》的第二例似有些特殊,漢景帝賜食周勃大塊肉又不放置筷子,分明是在戲耍周大將軍,而周勃也不含糊,他回過頭招呼尚席給取筷子。兩人因此弄個不愉快,周勃也趁著景帝起身而快步離去,此詩景帝目送周勃離開後說了句“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也就是說這悶悶不樂的傢伙缺少君臣情分,這裏的“主臣”若勉強詮釋爲“惶恐”,雖然馬虎說得過去,但畢竟沒有詮釋爲“君臣”妥當。第三處是馮唐回答漢景帝的話,當時景帝說起廉頗與李牧等趙國良將,感慨自己身邊沒有這樣的將領。不料這馮唐心直口快,頓時冒出“主臣!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一語,致使景帝很不高興地回到禁中去了。詳其語勢,馮唐急切衝口而出此言,這裏的“主臣”似有支吾,並無惶恐之意。若是惶恐,又怎敢如此直言批逆鱗呢?

       在《漢書》中,也有兩處引用了“主臣”,分別出現在《陳平傳》與《馮唐傳》中。

       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各有主者。”上曰:“主者為誰乎?”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何事也?”平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弩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填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上稱善。(《漢書·張陳王周傳》)

       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乃拊髀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為將,豈憂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雖有廉頗、李牧,不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漢書·張馮汲鄭傳》)

       班固的這兩處引用“主臣”,與《史記》所載並無不同。第一處帶有支吾惶恐之意,第二處則但有支吾,卻少惶恐。

       到了宋代洪邁則將此詞語寫成一篇,收在《四筆》之中。無論洪公如何詮釋,這個“主臣”終歸脫不了惶恐支吾之語意,若如陳平之答語則帶有支吾惶恐之意,而馮唐答語則但有支吾結巴而無惶恐。可見,“主臣”一詞,當置於具體的語境做出具體分析,萬不可一概而論。至於將“主臣”二字拆分斷句,則是並未讀懂原文所致,徒增人一粲而已。這“主臣”似是結結巴巴說出,面對君王先說了“主”字忽又回扣自身來了個“臣”字,分明是言不擇路,支吾其語所致。至於後世人引用“主臣”,語源皆在《史記》,班固《漢書》因之,至於賈誼 《新書·禮》“主臣,禮之正也”,這“主臣”猶言“君臣”也。到了東漢馬融《龍虎賦》中的“勇怯見之,莫不主臣”,則具惶恐之意。到了劉宋時何承天《爲謝晦上表》曰:“陛下順流乘傳,不聽張武之疑,入邸龍飛,非俟宋昌之議,斯乃主臣相信,天人合契,九五當陽,化形四海。”這裏的主臣猶言君臣也。唐人權德輿《兩漢辯亡論》:“禹以經術為帝師,身備漢相,特見尊信,當主臣之重,極儒者之貴。”這裏的主臣也是君臣之意。

       還可以舉出更多相關“主臣”的例句,但不管怎樣舉例,都得具體語境具體分析,方可得到“主臣”一詞的實際含義。

 

 

                     附原文:主臣

       漢文帝問陳平決獄錢穀,平謝曰:“主臣!”《史記》《漢書》皆同。張晏曰:“若今人謝曰:‘惶恐也。’”文頴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也。”晉灼曰:“主,擊也;臣,服也。言其擊服,皇恐之辭。”馬融《龍虎賦》曰:“勇怯見之,莫不主臣。”正用此意。《文選》載梁昉《奏彈曹景宗》,先叙其罪,然後繼之曰:“景宗即主臣。”仍繼之曰:“謹案:某官臣景宗。”又《彈劉整》亦曰:“整即主臣。”齊沈約《彈王源文》亦然。李善捨《漢》《史》所書而引王隠《晉書》庾純自劾以謂然,以主為句,則臣當下讀,殊為非是。不知所謂某人即主,有何義哉?《主臣》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