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密詩》鈔記

(2024-12-09 10:01:14)
标签:

书法

文化

       

       作為北周名將李弼的後人,李密好讀書,尤喜兵法,與楊玄感等人友善。隋大業九年(613年),李密參與楊玄感起兵反隋,兵敗被捕,於押送途中逃脫,隱匿民間。大業十二年(616年),投瓦崗翟讓軍,聯合附近各小股義軍,破金堤關,於滎陽大海寺設伏,擊殺隋將張須陀。李密因頗受翟讓信任,遂自統軍,號蒲山公營。次年,克興洛倉,散糧濟貧,百姓紛紛來投,部眾至數十萬,佔領河南大部郡縣。被翟讓推為主,據洛口,稱魏公,年號永平,发布檄文,聲討煬帝十大罪狀。又攻佔回洛、黎陽倉,圍困洛陽,敗隋將王世充,據守黎陽倉,起用降官降將。後設計殺翟讓,致使部眾離心。皇泰元年(618年),李密降東都越王楊侗,封魏國公。時宇文化及率眾自江都北上,受命拒之,復與王世充決戰,兵敗入關降唐,封邢國公。次年(619年),李密反唐出走,因被殺,傳其首級長安,時年三十七歲。對於李密的反唐被殺,清人秦篤輝頗為惋惜曰:“李密尚有山東舊地,雖敗於隋非窮無所歸者,且有徐勣代為之守,而其麾下王伯當、魏徵之流皆人傑也,何遽降唐?既降又圖反復致死,進退狼狽,豈天奪其魄邪 !”

       對於李密這樣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其起事之際,亦是篳路藍縷,宋人洪邁《容齋四筆》卷十一《李密詩》一篇,則詳載其起事之艱。大業九年(613年)李密與楊玄感反隋起義,因兵敗被俘,他憑藉智謀於押送途中逃脫,遂更改姓名爲劉智遠。此後李密設館教授諸生自給,雖然餬口不難,但畢竟鬱鬱不得志,往往因此哀吟乃至泣下。

       唐人劉仁軌撰《行年河洛記》二十卷,專門記述隋末李密與王世充的事跡,洪公摘引了此書中關於李密作詩感化諸將之事,這首詩後世題為《淮陽感懷》。全詩五言,凡十八句,描述了秋天寂寥的天光水色的特殊景色,透過對江岸邊長滿蓼草、洲渚上一望無際的蘆葦,白花蕭颯,掩映著遠遠近近的村落、竹籬茅舍隱約可見等一系列大自然多種多樣的聲色之美的描繪,宣泄了其懷才不遇的鬰忿,抒寫了由此而生起的惆悵之情。請看,金秋的肅殺之風吹蕩了初秋時節,黃昏的茂林玉露壓枝低垂。置身如此夜晚的窮途之士,胸中的憂思積鬱以至傷透了此心。遠眺平野,茂密的蘆葦將江岸圍合,荒迥破敗的村莊藿藜狂長雜草叢生。遠眺此景靜聆此聲,感觸良多,徘徊此地,不禁熱淚沾襟。為何會熱淚沾襟呢?因為其心緒惆悵,以故有深懷遠古之意。秦嬴洛地尚未平復,漢道中興何有希冀?當年的猛將樊噲不過是一市井屠夫,那名相蕭何原也只是一個刀筆之吏。一旦逢時走運,便是名垂千載。僅以此言奉勸世間雄傑,虛度一生真令人慚愧。當時的將領們讀到他的這首感懷詩之後,逐漸對李密懷有崇敬之意。

       洪邁認為李密的這首感懷詩,便是他當年設館教授諸生時所作,正好符合其哀吟之情志。綜觀全詩,洪公的這個見地應當是正確的,惟其從業私塾,因有閑餘時日;也因為抑鬱不得其志,由是感懷興焉。

             

 

              附原文:李密詩

       李密在隋大業中從楊玄感起兵被獲,以計得脫,變姓名為劉智遠,教授諸生自給,鬱鬱不得志,哀吟泣下。《唐史》所書如此。劉仁軌《行年河洛記》專載密事,云:“密往來諸賊帥之間,說以舉大計,莫肯從者,因作詩言志曰:‘金風蕩初節,玉露垂晩林。此夕窮途士,鬱陶傷寸心。平野葭葦合,荒村葵(一作藜)藿深。眺聴良多感,徙倚獨沾襟。沾襟何所為?悵然懐古意。秦、洛既未平,漢道將何冀?樊噲市井屠,蕭何刀筆吏。一朝逢時會,千載傳名謚。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諸將見詩漸敬之。”予意此篇,正其哀吟中所作也。《李密詩》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