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漢高帝祖稱豐公》鈔記

(2024-12-10 10:24:05)
分类: 书法


《漢高帝祖稱豐公》鈔記

古語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信然不誣也。宋人洪邁自稱幼時即讀《漢書》,迄乎年老已有六七十年之久也。然於晚年再讀《漢書·高帝紀》,則又有新發現,乃欣然援筆記之,曰《漢高帝祖稱豐公》。

這個新發現,是在《漢書·高帝紀贊》中獲取的,《漢書》贊語原文如下:“贊曰:《春秋》晉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事孔甲,范水其後也。而大夫範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水。’范水為晉士師,魯文公世奔秦。後歸於晉,其處者為劉氏。劉向云戰國時劉氏自秦獲於魏。秦滅魏,遷大梁,都於豐,故周市說雍齒曰:‘豐,故梁徙也。’是以頌高祖云:‘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班固的這段話追溯了劉邦的祖父名號,對於劉邦的家族做了一個基本的溯源。文中的周市,殆秦末起義軍將領,後爲章邯所殺。至於雍齒其人,則與劉邦確實是舊相識,而且也是劉邦比較討厭的人。《史記·留侯世家》載漢初劉邦已分封有大功者二十多人,其餘未被分封者“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張良對劉邦說:“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劉邦忙問張良如何處置,張良便問劉邦平生是否有最討厭且是大家都知道你討厭他的人,劉邦說:“雍齒與我故,數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由是張良用計先封雍齒為什方侯,這樣一來,群臣在罷酒宴之後說:“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由是平息了紛擾局勢。

又《元和姓纂》卷五說:“劉帝,堯陶唐之後,受封於劉。裔孫劉累事夏后孔甲,在夏后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又周大夫食采於劉,亦為劉氏。康公、獻公其後,士會之後,周末家于魏,又從豐、沛。至豐公生煓字執、嘉生漢髙祖,至光武、至獻帝,逮王莽十八帝,年計四百二十五年。彭城漢髙弟楚元王交生休侯富,富生辟強,辟強生陽城侯德,德生向,向生歆,子孫居彭城,分居三里叢亭綏輿安上里。”看來,這劉邦的祖父名叫劉豐公,這應該是有據可查的事了。至於周市告知雍齒,豐地是大梁故都的遷徙地,這也應該是有史為證的。至於對高祖世系的頌語,在我們多=讀了《元和姓纂》等書之後,也不難理解。這六句四言詩,其含義明顯,也無須註釋,其大意是漢高帝的世系,出自於堯帝;發展到了周代,在秦地稱劉;自秦滅魏之後,乃遷徙豐地而有豐公。

洪邁晚年,重讀《漢書》,忽然從《高帝紀贊》中發現劉邦的祖父名豐公,也算是讀舊書而有新得了。洪公此時回首疇昔閱讀《漢書》採用硃砂作句點,反復閱讀,忽於晚年無意中找到了關於豐公的記載,“恍然若昧平生”,爰記載如此。最後,他深有感觸地說出了“舊書不厭百回讀”的話,乃是肺腑之言。



附原文:漢高帝祖稱豐公

《前漢書·高祖紀贊》云:“劉氏自秦獲於魏,秦滅魏,遷大梁都于豐。故周市說雍齒曰:‘豐,故梁徙也。’是以頌高祖云:‘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劉。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案:上六句皆韻語,不知何人作此頌,諸家注釋,大氐闕如。予自少時讀《班史》,今六七十年,何啻百遍,用朱句,亦須十本。初不記憶高帝之祖稱豐公,比再閲之,恍然若昧平生,聊表見於此。舊書不厭百回讀,信哉!《漢高帝祖稱豐公》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