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四筆》卷十收有《東坡題潭帖》一篇,除了介紹東坡親題書後文字之外,亦有彰顯自家收藏之意。至於《潭帖》,今尚存四川省博物館中,1994年四川辭書出版社刊印了《潭帖》,書中收曹植、王羲之、陸機等名家法帖,共十卷。若以東坡的眼光看來,《潭帖》的刊刻遠優於《淳化閣帖》,而“世俗不察,爭訪閣下本,誤矣。”今觀洪公此篇,其保存文獻的價值不大,因文中所有東坡題跋文字,在《東坡全集·書後》篇中均可找到。其實質意義只是證明了洪氏家族藏有東坡親筆題跋的《潭帖》這寶貝,從而在文壇中炫燿一番罷了。
至於《潭帖》的鐫刻者,乃宋初錢易(約968年~1026年,字希白),此人原是吳越王錢倧之子,錢俶之侄。《潭州石刻法帖》十卷,在宋刻法帖中算是最善本,因而在書壇頗具影響力。洪邁接著講述了他家所藏東坡題跋本《潭帖》的由來,那是他的同鄉鄱陽程欽之當年任桂帥,而東坡正好從儋州歸來,路過合浦,由是在程欽之家裏瀏覽了《潭帖》,並於瀏覽之際於每卷之末做了題跋。一是因為此帖刊刻極為完善,二是此帖每卷之末均有東坡親筆題跋,因而尤具收藏價值。恰好這本題跋本《潭帖》幾經輾轉落入了洪家,自是爲洪家所珍視,以故洪邁為之作文以記之。
後面是洪公所敘東坡題跋文字內容,但他並未將所有題跋文字說出,也只是提要而已。第二卷卷末,東坡題曰:“唐太宗作诗至多,亦有徐、庾風氣,而世不傳,獨於《初學記》時時見之。”也就是說,唐太宗作詩最多,且具有徐陵與庾信的風格,可是世間流傳並不多見,只在徐堅所纂《初學記》中經常看到。關於東坡的這段題跋,見於《東坡書後》中《書唐太宗詩》這篇。
第四卷末的題跋涉及到了書畫藝術,東坡的題跋文字爲“吳道子始見張僧繇畫曰:‘浪得名耳。’已而坐卧其下,三日不能去。庾征西初不服逸少,有‘家雞野’之論,後乃以為伯英再生。今觀其書,乃不逮子敬遠甚,正可比羊欣耳。”這段文字首先論畫,接著論書。吳道子起初看到張僧繇的畫作便輕慢道:“白得虛名罷了。”接著便坐臥於畫作之下,乃至三天不能離去。庾翼起初不服氣王羲之書法,甚至還拿家雞來比喻自己的書法,將王羲之的書法比作野鴨。而後仔細品味,竟然覺得羲之書作簡直是張芝那樣的大家再生。而今欣賞王羲之書法,有人覺得它遠不如其兒子王獻之所書,這正好可與晉人羊欣媲美。這段文字,在《東坡書後》中,題為《跋庾征西帖》。
第六卷末東坡的題跋爲“‘宰相安和,殷生無恙。’宰相當是簡文帝,殷生則淵源也邪?”這話的意思是說宰相安詳和氣,則殷浩不會有心病。在《東坡書後》中,此段題為《題法帖二(之一)》,原文爲“‘宰相安和,殷生無恙。’宰相當是簡文帝,殷生即浩也耶?”東坡的詮釋是宰相即晉簡文帝司馬昱,而殷生便是殷浩了嗎?洪邁引文作“殷生則淵源也邪”,竟然用了殷浩的字作名,雖然含義無改,但畢竟繞了一道彎。
第八卷末東坡的題跋爲“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風味,故《長沙法帖》比淳化待詔所摹為勝,世俗不察,爭訪閣下本,誤矣。此逸少一卷尤妙,庚辰七夕,合浦官舍借觀。”這是說錢易的書法頗具江左玄風,因而《長沙法帖》比起淳化年間皇家所刊《法帖》(即《淳化閣帖》)還要優勝,可惜世俗沒能發現,爭著去看閣帖本,真是謬誤呀!此卷中的王羲之書法,更為精妙,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的七夕日,東坡在合浦的官舍中借閱。這段題跋,在《東坡書後》中題為《跋希白書》。
第九卷末東坡的題跋爲“謝安問獻之:‘君書何如尊公?’答曰:‘故自不同。’安曰:‘外人不爾。’曰:‘人那得知。’”這段話在唐人孫過庭《書譜序》中已有詳敘,且嚴斥了王獻之不尊父德之過。其實,早在《世說新語·品藻》中,便有記載,原文是“謝公問子敬:‘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公曰:‘外人論殊不
爾。’王曰:‘外人那得知。’”王獻之非常自負,認為自己的書法造詣遠在乃父王羲之之上,然而謝安等大家頗不認為如此。
洪邁最後指出,東坡以上所跋,在現今福建建陽麻沙所刊行的《法帖大全集中》的《志林》篇中或許會有所錄。接著指出,庾亮與其弟庾翼均是征西將軍,東坡此處所引是庾翼的話。至於“暮年却得庾安西,自厭家雞題六紙”的詩句,乃出自於蘇軾《次韻答舒教授觀餘所藏墨》中。結尾的“此帖今藏予家”,頗有矜誇自家藏書之意。
附原文:東坡題潭帖
《潭州石刻法帖》十卷,盖錢希白所鑴,最為善本。吾鄉程欽之待詔以元符三年帥桂林,東坡自儋耳移合浦,得觀其藏帖,每帖各題其末。第二卷云:“唐太宗作詩至多,亦有徐、庾風氣,而世不傳,獨於《初學記》時時見之。”第四卷云:“吳道子始見張僧繇畫曰:‘浪得名耳。’已而坐卧其下,三日不能去。庾征西初不服逸少,有‘家雞野’之論,後乃以為伯英再生。今觀其書,乃不逮子敬遠甚,正可比羊欣耳。”第六卷云:“‘宰相安和,殷生無恙。’宰相當是簡文帝,殷生則淵源也邪?”第八卷云:“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風味,故《長沙法帖》比淳化待詔所摹為勝,世俗不察,爭訪閣下本,誤矣。此逸少一卷尤妙,庚辰七夕,合浦官舍借觀。”第九卷云:“謝安問獻之:‘君書何如尊公?’答曰:‘故自不同。’安曰:‘外人不爾。’曰:‘人那得知。’”已上所書,今麻沙所刋《大全集·志林》中或有之。案:庾亮及弟翼俱為征西將軍,坡所引者翼也。坡又有詩曰:“暮年却得庾安西,自厭家雞題六紙。”盖指翼前所厯官云。此帖今藏予家。
附蘇軾《次韻答舒教授觀餘所藏墨》
異時長笑王會稽,野騖膻腥污刀幾。
暮年卻得庾安西,自厭家雞題六紙。
二子風流冠當代,顧與兒童爭慍喜。
秦王十八已龍飛,嗜好晚將蛇蚓比。
我生百事不掛眼,時人謬說雲工此。
世間有癖念誰無,傾身障簏尤堪鄙。
人生當著幾緉屐,定心肯為微物起。
此墨足支三十年,但恐風霜侵發齒。
非人磨墨墨磨人,瓶應未罄罍先恥。
逝將振衣歸故國,數畝荒園自鋤理。
作書寄君君莫笑,但覓來禽與青李。
一螺點漆便有餘,萬燒松何處使。
君不見永寧第中搗龍麝,列屋閑居清且美。
倒暈連眉秀嶺浮,雙鴉畫鬢香雲委。
時聞五斛賜蛾綠,不惜千金求獺髓。
聞君此詩當大笑,寒窗冷硯冰生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