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印子魚》鈔記

(2024-11-14 09:51:53)
标签:

书法

文化

       


       子魚即鯔魚之別名,其體長五十余厘米,稍側扁,背部黑綠色,腹部白色,頭短而扁,生活在海水和河水交界處,是世界各地港養主要魚種。宋人王得臣《麈史·詩話》載:“閩中鮮食最珍者,所謂子魚者也。長七八寸,闊二三寸許,剖之子滿腹,冬月正其佳時,莆田迎僊鎮乃其出處。”因而,人們到閩地,一般都會去品味這種美食。由於王安石《送福建張比部》一詩中有“長魚俎上通三印”之句,後世又有“通印子魚”之稱。宋人洪邁《容齋四筆》卷八《通印子魚》一文,詳細記載了這一名稱的各種變遷。

       至於王安石詩中所謂的“三印”,宋人李壁《王荊公詩注》卷三七曰:“部過之驛左有祠,謂之通應侯祠,有水曰通應溪,潮汐上下。土人以鹹淡水不相入處魚最美,俗乃誤傳通應為通印,荆公博學多聞,詩言三印,豈自有所稽耶?”這裏所說的“通印”,或許就是“通應”之訛,也就是說海水與淡水俱應之處也。其後,東坡《送牛尾貍與徐使君》一詩,有“通印子魚猶帶骨,披綿黃雀漫多脂”之句;黃庭堅《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兼簡運使張仲謀》也有“子魚通印蠔破山,不但蕉黃荔子丹”之句,由是“通印子魚”一詞於爰生焉。

       陳正敏《遯齋閒覽·證誤》云:“蒲陽通應子魚尼乾天下。蓋其地有通應侯廟,廟前有港,港中魚最佳。今人必求其大可容印者,謂之通印子魚。故荊公有詩云:‘長魚俎上通三印’,此傳聞之訛者。”至於洪公“王初寮詩‘通印子魚鹽透白’,正采其說”,蓋別有所本也。對於魚之大者“可容印”一語,老夫曾聽聞一老者言,魚頭中有塊晶瑩之堅骨,大者可以製印。蓋魚頭骨大到可以製印的程度,則其魚一定小不了。至於洪邁文中的郡人黄處權所說,則是鯔魚最佳產地,應當沒有訛誤。而後文所記的大神祠賜額曰“顯應”,也許是陳正敏所說的通應侯廟。至於潭旁的小廟一間,庳陋至甚,也莫過是當地民眾用於祭祀田神的處所。後世有好事者要做實陳正敏之說,便在小廟的墻上粉刷出一塊匾額,標上“通應廟”,並在其廁題五小字,曰“元祐某年立”,那只是糊弄人的玩意。況且,這種用神廟的封額來標明風土之物的現象,普天下也真是少見呀!

 

              附原文:通印子魚

       “魚通印”之語,本出於王荆公《送張兵部知福州》詩“長魚俎上通三印”之句。盖以福州瀕海多魚,其大如此,初不指言為子魚也。東坡始以“通印子魚”對“披緜黄雀”,乃借“子”字與“黄”字為假對耳。山谷所云“子魚通印蠔破山”,盖承而用之。陳正敏《遯齋閒覽》云:“其地有通應廟,廟前港中子魚最佳。王初寮詩‘通印子魚鹽透白’,正采其說。”郡人黄處權云:“興化子魚,去城五十里地名迎仙者為上,所産之處,土名謂之子魚潭而已,初無通應港之名。”有大神祠,賜額曰“顯應”,乃遯齋所指之廟者,亦非“通應”也。潭傍又有小祠一間,庳陋之甚,農家以祀田神。好事欲實遯齋之說,遂粉刷一扁,妄標曰“通應廟”,側題五小字,曰“元祐某年立”。此尤可笑。且用神廟封額以名土物。它處未嘗有也。

 

              附:王安石《送福建張比部》

       畫船簫鼓出都時,萬里驚鷗去不追。

       卻望塵沙應駐節,會逢山水即吟詩。

       長魚俎上通三印,新茗齋中試一旗。

       只恐遠方難久滯,莫愁風物不相宜。

 

              附:蘇軾 《送牛尾貍與徐使君》

       風卷飛花自入帷,一樽遙想破愁眉。

       泥深厭聽雞頭鶻,酒淺欣嘗牛尾貍。

       通印子魚猶帶骨,披綿黃雀漫多脂。

       殷勤送去煩纖手,為我磨刀削玉肌。

 

              附:黃庭堅《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兼簡運使張仲謀》

       曹侯黃須便弓馬,從軍賦詩橫槊間。

       阿瞞文武如兕虎,遠孫風氣猶斑斑。

       昨解弓刀丞太僕,坐看收駒十二閑。

       遠方不異輦轂下,詔遣中使哀恫鰥。

       吾聞斯民病鹽策,天有雨露東南乾。

       謝君論河秉禹貢,詰難蠭起安如山。

       老郎不作患失計,凜然宜著侍臣冠。

       愿公不落謝君後,江湖以南尚少寬。

       百城閱人如閱馬,泛駕亦要知才難。

       鹽車之下有絕足,敗群勿縱為民殘。

       官焙薦璧天解顏,瀹湯試春聊加餐。

       子魚通印蠔破山,不但蕉黃荔子丹。

       道逢使者漢郎官,清溪弭節問平安。

       天子命我參卿事,奮然相對亦可歡。

       回波一醉嘲栲栳,山驛官梅破小寒。《通印子魚》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