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繁遏渠》鈔記

(2024-11-10 09:27:22)
标签:

书法

文化


       《容齋四筆》卷七中《繁遏渠》一篇,一開頭就援引《國語》,進入正題。案:這段文字出自於《國語·魯語下》,原文是:“叔孫穆子聘於晉,晉悼公饗之,樂及《鹿鳴》之三,而後拜樂三。晉侯使行人問焉,曰:子以君命鎮撫弊邑,不腆先君之禮,以辱從者,不腆之樂以節之。吾子捨其大而加禮於其細,敢問何禮也?’對曰:‘寡君使豹來繼先君之好,君以諸侯之故,貺使臣以大禮。夫先樂金奏《肆夏》:《繁》、《遏》、《渠》,天子所以饗元侯也;夫歌《文王》、《大明》、《緜》,則兩君相見之樂也。皆昭令德以合好也,皆非使臣之所敢聞也。臣以為肄業及之,故不敢拜。今伶簫詠歌及《鹿鳴》之三,君之所以貺使臣,臣敢不拜貺。……’”韋昭的註文是:“金奏,以鍾奏樂也。《肆夏》,一名《樊》;《韶夏》,一名《遏》;《納夏》,一名《渠》;此三夏曲也。禮有九夏,《周禮》:‘鍾師掌以鍾鼓奏《九夏》,元侯牧伯也。’後鄭司農云:‘《九夏》,皆篇名,頌之類也。載在樂章,樂崩亦從而亡,是以頌不能具。”至於洪邁所引的韋注,不知所本者何,或許乃憑識記間接引用吧。透過上文的詮釋,我們所得知的周樂篇章名目,亦並非不全。

       洪邁認為韋昭的註釋不詳盡,因而再度援引《周禮·春官》中的註釋以完之。《周禮·春官·大司樂》曰:“鍾師掌金奏。金奏,擊金以為奏樂之節。金謂鍾及镈。”又曰:“凡樂事,以鐘鼔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齋夏》《族夏》《祴夏》《驁夏》。”看來,洪公只是間接引用,並非引原文。對於《周禮·大司樂》的這段文字,漢人鄭玄注曰:“《國語》曰:‘金奏《肆夏》、《繁遏》、《渠》,天子所以享元侯。’《肆夏》、《繁遏》、《渠》,所謂《三夏》矣。呂叔玉云:《肆夏》、《繁遏》、《渠》皆《周頌》也。《肆夏》,《時邁》也。《繁遏》,《執傹》也。《渠》,《思文》。肆,遂也。夏,大也。言遂於大位,謂王位也,故《時邁》曰‘肆于時夏,允王保之’。繁,多也。遏,止也。言福祿止於周之多也,故《執傹》曰‘降福穰穰,降福簡簡,福祿來反’。渠,大也,言以后稷配天,王道之大也。故《思文》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故《國語》謂之曰‘皆昭令德,以合好也’。”

       鄭康成的這段註文著實是繁瑣了一點,但詮釋的文意並無穿鑿之嫌,不知洪公何以謂之“鑿”。古人詮釋經典,往往懼後人不懂,因而不厭其煩,力圖詳盡,卻也形成了繁瑣的風格。

 

              附原文:《繁遏渠》

       《國語》“魯叔孫穆子曰:‘金奏《肆夏》:《繁》《遏》《渠》,天子所以饗元侯也。”韋昭注曰:“《繁》《遏》《渠》,《肆夏》之三也。《禮》有《九夏》,皆篇名。”雖曉其義,而不詳釋。按:《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以鍾皷奏《九夏》。”鄭氏注引吕叔玉云:“《肆夏》《繁遏》《渠》,皆周頌也。《肆夏》《時邁》也。《繁遏》,《執競》也。《渠》,《思文》也。”又曰:“繁,多也;遏,止也;言福禄止於周之多也。故《執競》曰:‘降福穰穰,降福簡簡。’渠,大也;言以后稷配天,王道之大也。故《思文》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予謂此說亦近於鑿。《繁遏渠》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