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饒州風俗》鈔記

(2024-10-31 09:11:22)
标签:

书法

文化


       《容齋四筆》卷五收有《饒州風俗》一文,列出了吳孝宗《餘干縣學記》文字,蓋以彰顯饒州富庶且樂善好文之習。今查《金溪縣文獻資料輯》,謂“吳孝宗,字子經,撫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縣)人。由於母親早死,父親又體弱多病,故少時缺乏嚴格管教,成為一放浪子弟,後在兄長吳興宗的的友愛感化下浪子回頭,終成氣候。文辭俊拔,有大過人者。嘉祐初,作書謁歐陽文忠公,且贄其所著《法語》十餘篇,文忠讀而駭歎,問之曰:‘子之文如此,而我不素知之,且王介甫、曾子固皆子之鄉人,亦未嘗稱子,何也?’孝宗具言少無鄉曲之譽,故不見禮於二公。文忠尤憐之,於其行贈之詩。”查《臨川文集》卷七四,亦收有《答吳孝宗書》兩篇,《宋史·文藝傳七》載有《吳孝宗集》二十卷。綜之,此人蓋頗有文名於鄉曲,然殆非進學入仕者也,純係一鄉黨老學究而已。至於《餘干縣學記》一文,今時亦難以檢索到原文,洪邁所摘引文字,殆是此中之精華矣。

       饒州地處長江流域且毗鄰鄱陽湖畔,本是土壤肥沃的富庶之地,因而吳孝宗在《學記》中謂此地“壤土肥而生之物多,其民家富而户羨,蓄百金者不在富人之列”。然而,自古文化傳承盛行於中土,江南雖地土富庶然不尚文好學。而吳孝宗在《學記》中謂自宋受天命以來,“七閩二浙與江之西東,冠帶詩書,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於天下”。在趙宋王朝,江西所出進士甚多,更有如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山谷等名流出世,使得江西文名大噪。

       至於吳孝宗《學記》中誇贊饒州學風之文字,如“當寛平無事之際,而天性好善,為父兄者以其子與弟不文為咎,為母妻者以其子與夫不學為辱,其美如此”,果真如此,自是天下美俗矣。然洪公親臨此州,目睹“所謂家富户羨,了非昔時”,至於“髙甍巨棟連阡亘陌者”,也是外鄉貴族所興建。特別是好善為學之風,則遠非吳孝宗《學記》所言,因而節錄其文字,徒增一歎罷了。

 

                     附原文:饒州風俗

       嘉祐中,吳孝宗子經者,作《餘干縣學記》云:“古者江南不能與中土等。宋受天命,然後七閩二浙與江之西東,冠帶詩書,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於天下。江南既為天下甲,而饒人喜事,又甲於江南。盖饒之為州,壤土肥而生之物多,其民家富而户羨,蓄百金者不在富人之列。又當寛平無事之際,而天性好善,為父兄者以其子與弟不文為咎,為母妻者以其子與夫不學為辱,其美如此。”予觀今之饒民,所謂家富户羨,了非昔時。而髙甍巨棟連阡亘陌者,又皆數十年來寓公所擅。而好善為學,亦不盡如吳記所言,故録其語以寄一歎。

 

              附:王安石《答吳孝宗書》

       比得周秀才所示書,即欲奉報,以多病多事,未能如志。重承手問,尤以感愧。知生事彌困,為之奈何?某亦以姻事見迫,又田入不足,故私計亦未能不以經心。然勞佚有命,當順以聼之耳。前書所示,大抵不出先志,若子經欲以文辭高世,則世之名能文辭者巳無過矣。若欲以明道,則離聖人之經皆不足以有眀也。自秦漢巳來,儒者唯揚雄為知言,然尚恨有所未盡。今學士大夫往往不足以知雄,則其於聖人之經,宜其有所未盡。子經誠欲以文辭高世,則無為見問矣。誠欲以明道,則所欲為子經道者,非可以一言而盡也。子經所謂斜鑿以矯矢,背柄以矯舟,此天下之所同。而舟矢巳來,未之改也。先志所論,有非天下之所同,而特出子經之新意者,則與矯舟矢之意為不類。又子經以為詩、禮不可以相解,乃如某之學,則惟詩、禮足以相解,以其理同故也。子經以謂如何?兩家各多難,無由會合,許明年見過,幸甚未爾,自愛。

           荅吳孝宗論先志書

       某辱書,又示以先志,而怪某尚有欲為吾弟道者,責以一言盡之,吾弟所為書博矣,所欲為吾弟道者,非可以一言盡。然吾弟自以為才不及子貢,而所言皆子貢所欲聞,於夫子而不得者也。則某有欲為吾弟道者,可勿怪也。積憂久病,廢學疲懶,書不能逮意,知巳就試國學,隆暑自爱,他俟試罷見過靣盡。不宣。(見《臨川文集》卷74《饒州風俗》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