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木偶人》鈔記

(2024-10-30 09:51:57)
标签:

书法

文化

     

       《容齋四筆》卷五收有《土木偶人》一篇,蓋以考證土木偶像製作之源起,主張兩漢之時偶像製作已蔚然風行。此論固可成立,因最早的俑(土偶),見於安陽殷墟商代王室墓中的殉葬,即其雙手綁縛的奴隸俑。在《孟子·梁惠王上》中,亦有“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的提法。足見,偶人的製作,遠在兩漢以前便已風行,並不需要等到漢代墳壇以後了。

       洪邁首先援引金石學家趙明誠的《金石錄》中的文獻以發軔,案趙明誠字德甫,“甫”或可作“父”,洪公寫作“夫”,訛也。今查《金石錄》卷十四,其中收有《漢居攝墳壇刻石二》一篇,其詮釋文字為:“右居攝墳壇刻石二,其一云上谷府卿墳壇,其一云祝其卿墳壇,皆居攝二年(公元7)三月造。上谷郡名祝,其縣名不知。所謂府卿,與縣卿為何官,蓋自王莽居攝,官名日易,故史家不能盡紀也。其曰墳壇者,古未有土木像,故為壇以祀之,兩漢時皆如此。”今案:趙明誠雖然學識淵博,然畢竟當年考古尚未發現陶俑,故有此說。其實,早在殷墟中便有人俑出現,這種陶俑非但為土偶,且已燒製成陶矣。《孟子》之書中,亦有“始作俑者”之說,蓋古時殉葬用陶俑已是常事,但未有為亡者雕塑偶像之風習而已。

       洪邁進一步援引《戰國策》,語見《齊策三》,其大致內容是孟嘗君打算入秦,蘇秦勸阻道:“今者臣來,過於淄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至歲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則汝殘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國,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則臣不知君所出矣。”洪邁認為:“所謂土木為偶人,非像而何?”著實不錯,而人俑製作遠在戰國之前便已盛行,而君未見,亦可謂“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也。

       洪邁認為:漢代有寓龍、寓車馬,這些多為木頭雕製。今案:《史記·封禪書》:“畤駒四匹,木禺龍欒車一駟,木禺車馬一駟,各如其帝色。”唐司馬貞《索隱》:“禺,一音寓,寄也。寄龍形於木,寓馬亦然。一音偶,亦謂偶其形於木也。” 又《漢書·郊祀志上》:“畤駒四匹,木寓龍一駟,木寓車馬一駟,各如其帝色。” 《戰國策》編纂於西漢劉向之手,《史記》、《漢書》均有木質雕偶的記載,漢代自然是盛行土木偶之製作了。其實,洪邁身為史官,殊不知《孟子》有“始作俑者”之語耶?土木偶人之製作,遠在兩漢之前便已風行,無須要架牀疊屋,經如此考證一番而定。

 

                     附原文:土木偶人

       趙徳夫作《金石錄》,其漢居攝墳壇二刻石云:“其一上谷府卿墳壇,其一祝其卿墳壇。曰墳壇者,古未有土木像,故為壇以祀之,兩漢時皆如此。”予案:《戰國策》所載,蘇秦謂孟嘗君曰:“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語,桃梗曰:‘子西岸之土也,埏子以為人,雨下水至,則汝殘矣。’土偶曰:‘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雨降水至,流子而去矣。’”所謂土木為偶人,非像而何?漢至寓龍、寓車馬,皆謂以木為之,像其真形。謂之兩漢未有,則不可也。《土木偶人》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