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礜石之毒》一篇,收在《容齋四筆》卷四,是洪邁隨性讀書之後的札記。蓋因其仲兄洪遵死於礜石,以故對《靜息帖》下有關礜石的文字尤為在意,爰識於斯,以警後世也。
洪邁首先鈔錄了《東觀餘論》評王獻之書法之文字,其間所涉正是礜石之事。今查《東觀餘論》卷上,將相關文字輯出,以見其本原。“《静息帖》云:礜石深是可疑事,兄憙患散輙發癰,散者寒食散之類。散中葢用礜石,是性極熱有毒,故云深可疑也。劉表在荆州,與王粲登障山,見一岡不生百草。粲曰:‘此必古冢,其人在世服生礜石,熱蒸出外,故草木焦滅。’鑿看,果墓,礜石滿塋。又今洛水冬月不冰,古人謂之温洛,下亦有礜石。今取此石置瓮水中,水亦不冰。又鸛伏卵以助暖氣,其烈酷如此,固不宜餌服。子敬之語實然,聊附於此。(《東觀餘論》卷上)”這段話是黃伯思從王獻之《靜息帖》中摘錄出來的,其中部分文字與王獻之原文不同,故再將王獻之《靜息帖》原文輯出,以見其真。“獻之白:兄靜息應佳,何以復小惡耶?伏想比消息理盡轉勝耳。礜石深是可疑事,兄憙患散,輒發癰,勢為積乃不易。願復更思,獻之唯賴消息。內外極生冷,而心腹中恒無他,此一事是差。但疾源不除,自不得佳,論事當隨宜思之也。獻之。”二者相比照,可見出黃伯思文字中所增寫部分,包括劉表與王粲登障山事等是也。
至於“礜石”究竟是何物?在今人眼中,此藥乃為硫化物類礦物,即硫砒鐵礦,亦名毒砂。入中藥具有消冷積,祛寒濕,蝕惡肉,殺蟲,治痼冷腹痛,積聚堅癖,風冷濕痹,痔瘻息肉,惡瘡癬疾等功效。由於此石係砷黃鐵礦,含有很強毒性,因而用作內服藥宜極謹慎,且炮炙礜石須醋淬煅七次。惟其如此,在《淮南子·説林訓》中,有“人食礜石而死,蠶食之而不饑;魚食巴菽而死,鼠食之而肥,類不可必推”之說。
接著,洪邁以其仲兄洪遵因食用礜石而亡故的教訓道出,更可給後世醫者以警示。他的二哥為金陵郡守,因秋後食慾減退,此時當塗縣有位名叫湯三益的醫者,叫洪遵服用礜石圓(丸)。當洪遵服用此藥之後食慾大增,於是加大劑量服用,迨用藥十個月之後毒發,鼻孔衄血很多。且自此以後衄血不止,最終以至於精液枯竭,因此而與世長辭。而今洪邁讀到黃伯思《靜息帖》下的相關文字,不禁追憶往昔痛心之事,由是題寫以警示來者。
附原文:礜石之毒
讀黄伯思《東觀餘論》,内評王大令書一節曰:“《靜息帖》云:‘礜石深是可疑事,兄憙患散輒發癰。’散者,寒食散之類。散中蓋用礜石,是性極熱有毒,故云深可疑也。劉表在荆州,與王粲登障山,見一岡不生百草。粲曰:‘此必古冡,其人在世服生礜石,熱蒸出外,故草木焦滅。’鑿看,果墓,礜石滿塋。又今洛水冬月不冰,古人謂之温洛,下亦有礜石。今取此石置甕水中,水亦不冰。又鸛伏卵以助煖氣。其烈酷如此,固不宜餌服,子敬之語實然。”《淮南子》曰:“人食礜石死,蠶食之而不饑。”予仲兄文安公鎮金陵,因秋暑減食,當塗醫湯三益教以服礜石圓,已而飲啖日進,遂加意服之。越十月而毒作,鼻衂血斗餘,自是數數不止,竟至精液皆竭,迨於捐館。偶見其語,使人追痛,因書之以戒未來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