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世宗》鈔記

(2024-08-16 09:43:04)
标签:

书法

文化

周世宗柴榮本是一代亂世明君,然享國與享年均短促,以故功業未成,國亦尋亡。對於柴榮的功過,薛居正《舊五代史》本傳贊論曰:“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韜晦,及天命有屬,嗣守鴻業,不日破高平之陣,逾年復秦、鳳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辯奸,多得其理。臣下有過,必面折之,常言太祖養成二王之惡,以致君臣之義,不保其終,故帝駕馭豪傑,失則明言之,功則厚賞之,文武參用,莫不服其明而懷其恩也。所以僊去之日,遠近號慕。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並,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濟矣。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對於柴榮的功過,薛論言之比較公允,蓋柴榮之敗,乃在乎短壽且嗜殺矣。
洪邁《容齋續筆》卷四收有《周世宗》一篇,其大旨本乎《舊五代史》,僅是濃縮了些文字而已。周世宗柴榮作為一代中興君主,當他從周太祖郭威(享國僅四載)手裏接過政權時,後周尚處百廢待興之際。柴榮在短短的五六年之間,便整肅了中原,使得後周威名震驚夷夏。然而,蒼天不遂人願,柴榮行年不到四十便沒,而在他死亡半載之後,後周隨即滅亡。此時的宋天子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隨著黃袍加身,後周云亡,而趙宋於爰立矣。
對於柴榮這樣一代明君,儘管他享國只有五年多,但他仍然作出了巨大的成就,這不得不稱頌其賢明。殆天意不祐柴榮,俾其短命,顯德六年(959年),柴榮正舉兵北征遼國,以一統天下時,突發疾病而身亡,這豈不是天喪乎?次年便是趙匡胤的陳橋兵變,遂宣告後周滅亡,趙宋建立。柴榮北征遼朝,當時連克三關三州,正在用兵得勢之時,他患病了,從此便不治身亡,這無寜是天欲亡之矣。
若深究柴榮早亡的原因,除了天數之外,殆亦與他“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相關。乃至屢屢事過之後,柴榮也對自己的處分“亦多自追悔”。即便“逮至末年,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併,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濟矣”,可惜此時天不假其年了。古語有云“仁者壽”者,蓋至碻之論,柴榮壯年殞命,蓋亦與其嗜殺密切相關。要得自己永命,則不得無故傷人性命,若傷生無度,必然短命。
對於柴榮的嗜殺,洪邁例舉了醫官馬道元狀告其子在壽州地界被殺,而兇手正現身宿州,可當地官員不去緝捕一案。當柴榮得知此事之後,不勝震怒,立即派遣竇儀前往處置。《舊五代史·世宗紀五》:“先是,翰林醫官馬道元進狀,訴壽州界被賊殺卻男,獲正賊,見在宿州,本州不為勘斷。帝大怒,遣端明殿學士竇儀乘驛往按之,及獄成,坐族死者二十四人。儀奉辭之日,帝旨甚峻,故儀之用刑傷於深刻。”這樁殺人案被殺的只有馬道元兒子一人,可是在最終的定案之後,竟然株連殺了二十四人之多,委實是太過嚴苛。作為實際掌控宿州行政的官員趙礪,自然也會得到嚴辦,《舊五代史·世宗紀五》:“丙辰,太常博士、權知宿州軍州事趙礪除名,坐推劾弛慢也。”可是,在《周太祖實錄》這部書的《竇儀傳》中,竟然把株連之事歸咎於竇儀一人,自然是有失偏頗。若當初竇儀不是處在柴榮震怒之下受命,他也斷不至於會牽連如此多人,可見此案之偏頗由他們君臣兩人共同來承擔。
人生不易,生而為人,自當愛人,萬不可隨意輕慢他人,更不可稍有睚眥便奪人性命。要知道愛人者人愛之,敬人者人敬之,好生者天延其夀,殺生者天夭其年。柴榮一生雖頗建功勛,若於處事太察之時略具寬宥精神,蒼天庶可延其壽命,後周也斷不會早夭。

附原文
周世宗
周世宗英毅雄傑,以衰亂之世,區區五六年間,威武之聲震懾夷夏,可謂一時賢主。而享年不及四十,身没半歲,國隨以亡。固天方授宋,使之驅除。然考其行事,失於好殺,用法太嚴,羣臣職事小有不舉,往往寘之極刑。雖素有才幹聲名,無所開宥,此其所短也。薛居正《舊史》紀載翰林醫官馬道元進狀,訴壽州界被賊殺其子,獲正賊見在宿州,本州不為勘斷。帝大怒,遣竇儀乘馹往按之。及獄成,坐族死者二十四人。儀奉辭之日,帝旨甚峻,故儀之用刑,傷於深刻,知州趙礪坐除名。此事本只馬氏子一人遭殺,何至於族誅二十四家,其他可以類推矣。《太祖實録·竇儀傳》有此事,史臣但歸咎於儀云。《周世宗》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