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操殺楊修》鈔記

(2024-08-06 10:14:17)
标签:

书法

文化


作為後漢名公子,《三國志》沒有給楊修作傳,即便其父楊彪身為太尉,也不曾在《三國志》中有專傳。唯獨楊修,因其才名過高,且又輔佐過曹植,因得在《曹植傳》中附記其生平事略。至於楊修之被曹操所殺,在《三國演義》中的描寫可謂精彩至極,然小說畢竟非同信史,因僅可參考。
楊修(175年~219年),史書作楊脩,字德祖,東漢文學家,司隸部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華陰)人,楊震之玄孫,太尉楊彪之子。楊修為人恭敬好學,博學多才,獻帝建安中舉孝廉,任郎中。後為丞相曹操之主簿,總攬內外。凡有舉動,楊修多能揣摩如意。建安十三年(208年),楊修曾隨軍南征;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征東吳,楊修隨曹植居守鄴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與劉備相拒於陽平,進退兩難,出教令曰“雞肋”,眾人莫解。楊修解為食之無肉、棄之有味,蓋決意回師之意。關於“鷄肋”的故事,在《三國志》曹操本傳中確有記載。其文曰:“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脩便自嚴裝,人驚問脩:‘何以知之?’脩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對於曹操以何誅語殺楊修,在《三國志》中竟無翔實的記載,獨《三國演義》載曹操憑“鷄肋”事指謫楊修惑亂軍心,以軍法殺之。實質上,曹操真要殺楊修,並不在乎他安什麽罪名,只要把人殺死便完事。幸虧楊修出身名門望族,且其舅氏袁術也是四代宰相出身,在當時尚有勢力,因而曹操的屠刀僅止於楊修,並不曾傷及其父楊彪,也沒有將楊氏滅族。
如果按照《三國志·曹植傳》的記載,則楊修之死在乎殺了守門吏。由於曹操在考察曹丕與曹植時,發現曹植的反映每每迅捷,因而起了疑心。《曹植傳》曰:“每當就植,慮事有闕,忖度太祖意,豫作答教十餘條,敕門下,教出以次答。教裁出,答已入,太祖怪其捷,推問始泄。”當曹操發現了曹植的這個秘密之後,便對於楊修的揣度自己心思產生了忌恨,遂生殺心。由是曹操又想了個主意,他打發太子與曹植各出鄴城一門,密令守門吏不得放人出城,從而觀察其後事。曹丕到了城門遇守衛阻止便掉頭回去了,而楊修曾告知曹植“若門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斬守者”,曹植便殺了守門吏出了城門。由於這事,曹操便將楊修賜死,即《曹植傳》所謂“脩遂以交構賜死”。
作為政客,往往既有殺人刀,又有活人劍。當曹操處死楊修之後,見到楊修的父親楊彪,便關心地問道:您為什麼瘦這麽厲害?楊彪答道:“我慚愧自己沒有金日磾的那種先見之明,卻還懷有老牛的那種舐犢之愛。”此時的曹操才改變臉色,對楊彪示以同情。在《古文苑》這部叢書中,載曹操致書楊彪,信中歷數楊修罪過,認為楊修依仗父親家族的豪門之勢,屢屢與曹操異心。他這麼做必然給你門下造成很大的拖累,我便下令殺了他。曹操然後送給楊彪錦裘二領、八節角桃杖一枝、青牸牛二頭、八百里驊騮馬一匹、四望通幰七香車一乘、驅使二人。另外贈送楊彪的夫人袁氏裘、鞾、有心青衣二人,錢、絹甚厚。曹操家的卞夫人也給楊彪妻子袁夫人寫信道:“賢郎具有蓋世的文才,你家滿門令人欽佩;只是我家曹操性急,用軍法處置了令郎……”卞氏也拿出衣服、文絹、房子宫錦、香車等物贈送袁夫人。在這之後,楊彪與袁夫人才在答信中,承認兒子的罪過,並謝罪致謝。楊修被處死之時,正值後漢衰亡之際,漢室大權被曹操所掌握。若不是因為袁術家族的四代宰相之威勢,令曹操尚有忌憚,楊彪一族怕是早已滅了。
對於楊修之死,我們雖然無法找到其確切的罪名,但史傳所記大致在於他過於彰顯自己的才智,乃至令曹操産生忌憚而生殺心。由此可見,作為人生,若無聰明才智便不足以立世;而過於彰顯自己的才智必然遭人忌妒,若是在上司面前顯露自己的才華或許還會招來殺身之禍。因而,人們處世,只可露出自己的三分才華,而須斂鍔藏鋒以備不虞,方是全身遠禍的處世之道。

附原文
曹操殺楊脩
曹操殺楊脩之後,見其父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操為之改容。《古文苑》載操與彪書,數脩之罪,以為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懐,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且贈彪錦裘二領、八節角桃杖一枝、青牸牛二頭、八百里驊騮馬一匹、四望通幰七香車一乘、驅使二人。又遺其妻裘、鞾、有心青衣二人,錢、絹甚厚。卞夫人亦與袁夫人書云:“賢郎有蓋世文才,闔門欽敬。明公性急,輒行軍法。”以衣服、文絹、房子宫錦、香車送之。彪及袁夫人皆答書,引愆致謝。是時,漢室將亡,政在曹氏。袁公四世宰相,為漢宗臣,固操之所忌。彪之不死其手,幸矣。嗚呼危哉!

附《三國志·曹植傳》中的楊修事略
世語曰:脩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與丁儀兄弟,皆欲以植為嗣。太子患之,以車載廢簏,內潮歌長吳質與謀。脩以白太祖,未及推驗。太子懼,告質,質曰:“何患?明日復以簏受絹車內以惑之,脩必復重白,重白必推,而無驗,則彼受罪矣。”世子從之,脩果白,而無人,太祖由是疑焉。脩與賈逵、王凌並為主簿,而為植所友。每當就植,慮事有闕,忖度太祖意,豫作答教十餘條,敕門下,教出以次答。教裁出,答已入,太祖怪其捷,推問始泄。太祖遣太子及圓各出鄴城一門,密敕門不得出,以觀其所為。太子至門,不得出而還。脩先戒植:“若門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斬守者。”植從之。故脩遂以交構賜死。脩子囂,囂子准,皆知名於晉世。囂,泰始初為典軍將軍,受心膂之任,早卒。准字始丘,惠帝末為冀州刺史。荀綽冀州記曰:准見王綱不振,遂縱酒,不以官事為意,逍遙卒歲而已。成都王知准不治,猶以其為名士,惜而不責,召以為軍謀祭酒。府散停家,關東諸侯議欲以准補三事,以示懷賢尚德之舉。事未施行而卒。准子嶠字國彥,髦字士彥,並為後出之俊。准與裴頠、樂廣善,遣往見之。頠性弘方,愛嶠之有高韻,謂准曰:“嶠當及卿,然髦小減也。”廣性清淳,愛髦之有神檢,謂准曰:“嶠自及卿,然髦尤精出。”准歎曰:“我二兒之優劣,乃裴、樂之優劣也。”評者以為嶠雖有高韻,而神檢不逮,廣言為得。
《曹操殺楊修》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