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空表聖詩》鈔記

(2024-08-04 09:55:43)
标签:

书法

文化

唐詩經歷了盛唐的絢爛之後,進入晚唐,積累了大量的佳作與豐厚的創作實踐,因而晚唐之詩論尤為成功。其間司空圖(字表聖)的二十四《詩品》,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之作,也足以代表李唐詩論之峰巔。老夫早年甚喜之,屢屢作以中楷寫表聖詩論之長卷,卷中含《詩品》、《與李生論詩書》及《與極浦書》等,卷長約十五米焉。而今老髦矣,但隨緣開卷,並無疇昔之氣力,僅是打發日子,然猶思往日焉。
《容齋隨筆》卷十也收有《司空表聖詩》一篇,蓋以讀東坡文而入題,然後言及洪邁對司空圖詩作之感。洪邁所引東坡文字,有兩個出處。其一是出自《東坡全集》卷九三,其文字大略是“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其論詩曰:‘梅止於酸,鹽止於鹹,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於酸鹹之外。’蓋自列其詩之有得於文字之表者二十有四韻,恨當時不識其妙,余三復其言而悲之。”其二出自《東坡志林》卷十,其文曰:“司空表聖自論其詩,以為得味外味。‘緑樹連村暗,黄花入麥稀’,此句最善。又云:‘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吾嘗獨遊五老峰,入白鶴觀,松陰滿地,不見一人,惟聞棋聲,然後知此句之工也,但恨其寒儉有僧態。若杜子美云:‘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則材力富健,去表聖之流遠矣。”司空圖處在晚唐,當時社會經濟正處在低落時期,大有今不如昔之勢,然畢竟承續盛唐,以故猶有殘照也。但也無可諱言,司空圖的論詩,應當是將李唐詩論推向了極致,它足以代表唐代詩論的峰巔。
司空圖《與極浦書》云:“戴容州云:‘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談哉!”詩人若只追求眼前之景,尚有可以描摹綵繪者,然要追尋象外之象與味外之味,如歐陽公所謂“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則並非易事了。東坡摘引司空圖“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兩句,然後就自己遊五老峰進入白鶴觀的切身感受而言,當時“松陰滿地,不見一人,惟聞棋聲”,方知此句的妙處。但要是與盛唐老杜的“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倦夜》)與“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月》)兩句相比,則“則材力富健”遠超表聖的詩作了。東坡所論表聖,自是獨具卓識,也只有東坡這樣的大才子,方可道得如此貼切。
緊承東坡所論表聖之後,洪公接著談自己讀司空圖《一鳴集》之所感。其間《與李生論詩書》,可與二十四《詩品》相表裏,具有相互補充的作用。在此篇中,作者從韻味的角度來討論詩歌的意境與創作,力圖實現詩歌的“韻外之味”與“味外之旨”。而這裏的味,妙在鹹酸之外,並非意盡於句中,而是要求“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給讀者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然後,洪邁援引了司空圖不少詩句,其間“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時天”,出自於司空圖與人論詩時所舉;“雨微吟思足,花落夢無憀”,出自於司空圖《下方》之二;“坡暖冬生筍,松涼夏健人”出自於司空圖《下方》之一;“川明虹照雨,樹密鳥衝人”,出自於司空圖《華下送文浦》;“夜短猿悲減,風和鵲喜靈”,出自於司空圖與人論詩時所舉;“馬色經寒慘,雕聲帶晚饑”,出自於司空圖《塞上》;“客來當意愜,花發遇歌成”,出自於司空圖《長安贈王注》。至於洪公所引七言詩,其中“孤嶼池痕春漲滿,小欄花韻午晴初”,出自於司空圖《歸王官次年作》;“五更惆悵回孤枕,由自殘燈照落花”,出自於司空圖《華上二首》。洪邁雖然稱引了司空圖的詩句共九處,竟無一處作出了切實的評介,遠不如東坡所論,殆同於書鈔焉。可見,洪邁具足史才,卻短於詩文理論,與全才之東坡相比,委實相形見絀矣。

附原文
東坡稱司空表聖詩文高雅,有承平之遺風,蓋嘗自列其詩之有得於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韻,恨當時不識其妙。又云:“表聖論其詩,以為得味外味,如‘綠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此句最善。又‘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吾嘗獨入白鶴觀,松陰滿地,不見一人,惟聞棋聲,然後知此句之工,但恨其寒儉有僧態。”予讀表聖《一鳴集》,有《與李生論詩》一書,乃正坡公所言者,其餘五言句云:“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時天”,“雨微吟思足,花落夢無憀”,“坡暖冬生筍,松涼夏健人”,“川明虹照雨,樹密鳥衝人”,“夜短猿悲減,風和鵲喜靈”,“馬色經寒慘,雕聲帶晚饑”,“客來當意愜,花發遇歌成。”七言句云:“孤嶼池痕春漲滿,小欄花韻午晴初”,“五更惆悵回孤枕,由自殘燈照落花”,皆可稱也。《司空表聖詩》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