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坤動也剛》鈔記

(2024-07-30 10:05:08)
标签:

书法

文化

        《坤動也剛》鈔記

        若站在不變的角度看《周易》中坤卦,則具柔靜之特點;若站在變易的角度看坤卦,則坤動也剛。洪邁為了闡明這一易理,博引了諸家學說,從最早的《文言傳》與《周易》注者王弼說起,然後列舉兩宋名家所說,最終以僧曇瑩所説作結。我們根據洪邁所引諸家學說,可以列表如下:

坤動也剛所引諸家説列表

著者

朝代

著作名

學說

王弼

周易注

動之方正,不為邪也。

程伊川

程頤

北宋

伊川易傳

坤道至柔,而其動則剛,動剛故應乾不違。

張橫渠

張載

北宋

橫渠易説

柔亦有剛,靜亦有動,但舉一體,則有屈伸動靜終始。(卷一)   積大勢成而然。(卷三)

蘇軾

北宋

東坡易傳

夫物非剛者能剛,惟柔者能剛爾。畜而不發,乃其極也,發之必決。(卷一)

張葆光

北宋

隱居學者

但以訓六二之直

陳了翁

陳瓘

北宋

了齋易説

至柔至靜,坤之至也。剛者道之功,方者靜之德,柔剛靜動,坤元之道之德也。

郭雍

南宋

易説

坤雖以柔靜為主,苟無方剛之德,不足以含洪光大。

僧曇瑩

南宋

 

動者謂爻之變也,坤不動則已,動則陽剛見焉。在初為《復》,在二為《師》,在三為《謙》,自是以往皆剛也。

 

       若按照十翼中《文言傳》的說法,則“坤至柔而動也剛”。也就是說坤卦的本質是至柔,然而一旦變動便朝剛的方向轉化。魏王弼《周易注》認為:“動之方正,不為邪也。”這就是說,易象的本質是變易,因而卦爻變動方正,不是邪因。程頤在《程氏易傳》中説:“坤道至柔,而其動則剛,動剛故應乾不違。”這是說坤卦的卦本體是至柔的,然而它一旦變動便轉向剛強,其變動則剛乃是順應乾卦本體之德,從而乾坤變動相互不違。張載的《橫渠易説》認為:“柔亦有剛,靜亦有動,但舉一體,則有屈伸動靜終始。”這便是説在坤卦柔靜的本體中蘊含了剛與動的可能,因而周易中只需取一卦便可以衍生出六十四卦乃至窮其天下之變。張載還認為:坤卦的變易,乃是積累很大勢能所致。蘇軾中《東坡易傳》中説:“夫物非剛者能剛,惟柔者能剛爾。畜而不發,乃其極也,發之必決。”也就是說,天下萬物非但剛者能剛,柔者也能剛。當它處在“畜而不發”時便維繫其本色,一旦所蓄至極,一發便決然。北宋隱居民間習易頗為有名者還有張葆光,他僅僅訓釋了坤卦的六二爻中爻辭“直,方,大,不習,無不利”中的“直”字。北宋時還有陳瓘著《了齋易説》,他認為“至柔至靜,坤之至也。剛者道之功,方者靜之德,柔剛靜動,坤元之道之德也。”這就是說,至柔至靜自是坤卦的本色,然而剛性便是坤道變易之功,方便成就坤卦的靜德,剛柔動靜的變易,成就了坤元運行規律之德。南宋的郭雍也有《易説》之著,他認為:“坤雖以柔靜為主,苟無方剛之德,不足以含洪光大。”這是說坤卦雖然以柔靜為主,若無方剛之德孕乎其間,則不足以含藏洪大的能量以光大之。諸家對於坤卦的柔靜之說的詮釋大致如此,雖然眾說略異,但趨於柔靜變動則剛之說還是大致相同。

       近來遇見了臨安城退居庵中的僧人曇瑩,他對“坤動也剛”的詮釋是“動者謂爻之變也,坤不動則已,動則陽剛見焉。在初為《復》,在二為《師》,在三為《謙》,自是以往皆剛也。”這位曇瑩確有其人,《佛祖統紀》卷四十七錄其事略曰:“中竺寺沙門曇瑩學禪悟易,屢對禁中。至是策以易數,謂亮當斃於江北。十月下詔親征浙西,總管李寶舟師敗之。”曇瑩的詮釋緊扣坤卦六爻的變化而論,確實合符《周易》變易的規律。坤卦本來六爻全部是陰爻,而一旦六爻中任何一爻變動,也就成了六十四卦中的另外一卦。例如坤卦最下一爻變動,則成了復卦,第二爻變動則成了師卦,第三爻變動成了謙卦。若依次再變動第四爻則成了豫卦,變動第五爻變成了晉卦,至於變動第六爻便成了剝卦。若再將其中的任何一爻變動,便將生成新的一卦,由此變化無窮,則可窮天下之至變矣。綜合諸家學說,獨有曇瑩的說法比較合理。

 

               附原文

              坤動也剛

       《坤》卦《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王弼云:“動之方正,不為邪也。”程伊川云:“坤道至柔,而其動則剛,動剛故應乾不違。”張橫渠云:“柔亦有剛,靜亦有動,但舉一體,則有屈伸動靜終始。”又云:“積大勢成而然。”東坡云:“夫物非剛者能剛,惟柔者能剛爾。畜而不發,乃其極也,發之必決。”張葆光但以訓六二之直。陳了翁云:“至柔至靜,坤之至也。剛者道之功,方者靜之德,柔剛靜動,坤元之道之德也。”郭雍云:“坤雖以柔靜為主,苟無方剛之德,不足以含洪光大。”諸家之說,率不外此。頃見臨安退居庵僧曇瑩云:“動者謂爻之變也,坤不動則已,動則陽剛見焉。在初為《復》,在二為《師》,在三為《謙》,自是以往皆剛也。”其說最為分明有理。《坤動也剛》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