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五計》鈔記

(2024-07-28 09:58:56)
标签:

书法

文化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號灊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懷寧縣(今安徽潛山)人,晚年卜居於鄞縣(今浙江寧波),他是南宋著名詞人。由於朱翌曾官為中書舍人,以故洪邁在這裏稱他為“朱新仲舍人”。朱翌對於人生五個階段的論述,頗流傳於當世,且對後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朱翌認為人生儘管壽夭不同,但均有這五個階段的經歷。姑且以人生七十為大概率,則十歲以前是一個階段,名之為生計;二十嵗為一個階段,名之為身計;三十至四十嵗為一個階段,名之為家計;五十以後為一個階段,名之為老計;六十以後為一階段,名之為死計。
在這五個階段中,生計處在父母的庇護之下,無論時候寒暖燥濕,均有父母珍攝,衣食溫飽自有家長照顧,因而無憂無慮,是人生中最輕鬆快樂的階段。一旦年齡進入二十,則是既冠成人,就必須問津於名利之場,寒窗苦讀(秣馬厲兵),只為科場取勝。此時的人生如同驥子伏在槽櫪間,其目的在於馳騁千里,這一階段是人生取勝的關鍵階段。到了三十至四十嵗階段,人們日夜謀思,專注於趨利,地位要能高,財富要豐厚,門庭要廣大,子女要眾多。這一階段是人生奮鬥的階段,也是決定人生得失成敗的階段,因而甚為辛苦。人生進入五十之後,心勞力瘁,舉目世間,也算是心智手段用盡了,然老髦之境日益逼近,光陰一刻也不停留。此時的人生應當任運隨緣,不要在馳心追求什麽了,必須讓自心休歇下來,淡然迎接歸老。這一階段應該是人生功成名就,充分享受人生的階段,因而務必放下馳騖追求之想,平心安養。人生六十以後,便是甲子一週了,此時的人生如同夕陽在山,雖有餘輝但倏忽之間便將就木。處在這個階段的人應該反觀自己的一生,看看還有哪些方面不夠圓滿,力圖使一生不要有絲毫瑕疵以釀成一生遺憾。
平心而論,朱翌的人生五計説,還是能比較全面地概括了人生各個階段的,他之所論也比較合乎人生之軌跡。可是,當朱翌在別人面前提起這“五計”時,講到身計,人家便高興,講到家計別人就非常高興,可一講到老計別人便無語,講到死計別人便大笑。甚至有人説:“你這五計也太過拙劣了吧!”朱翌也經不起嘲笑的人太多,曾一度懷疑自己這“五計”確實拙劣,説:“難道人人都厭惡年老且諱言死去嗎?”後來南華長老請他作《大死庵記》,朱翌便在此文後記言曰:我的年齡超過七十已朝八十走了,應該把這話(五計語)寫在衣帶上了。
平心而論,朱翌的“五計”説對於人生規律的概括既全面又客觀,尤其是對“死計”的要求,務必做到“内觀一心,要使絲毫無慊”,也可謂大善也哉!人生走到這一步,如果反觀一生,並無絲毫歉疚於心,那麽對死又何懼乎!也只有反觀一生無慊的人,其臨終方能平順安詳,方可不墮惡道之中。
————————————
關於南華長老,確有其人。宋僧曉瑩《雲臥紀譚》卷二載:“蘇翰林子瞻,以紹聖元年秋經由南華,著衲衣與長老辯公坐次。忽客來謁,乃著公服,遂謂辯曰:‘裏面著衲衣,外面著公服,大似壓良為賤。’辯曰:‘外護也少不得。’蘇曰:‘言中有響。’辯曰:‘靈山付屬,不要忘却。’”這一公案足以說明南華長老確有其人,《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五也收有南華寺長老重辨禪師事跡。另在《東坡全集》中,也收有蘇軾“南華老師示四偈,事忙,姑以一偈答之”,其文曰:“宿業相纏四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禪。今著衲衣歸玉局,可憐化作五通仙。”

  附原文
人生五計
朱新仲舍人常云:人生天地間,壽天不齊,姑以七十為率。十嵗為童兒,父母膝下,視寒暖燥濕之節,調乳哺衣食之宜,以須成立,其名曰生計。二十為丈夫,骨强志健,問津名利之塲,秣馬厲兵,以取我勝。如驥子伏櫪,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計。三十至四十,日夜注思,擇利而行,位欲髙,財欲厚,門欲大,子息欲盛,其名曰家計。五十之年,心怠力疲,俯仰世間,智術用盡,西山之日漸逼,過隙之駒不留。當隨縁任運,息念休心,善刀而藏,如蠶作繭,其名曰老計。六十以往,甲子一周,夕陽銜山,倐爾就木。内觀一心,要使絲毫無慊,其名曰死計。朱公每以語人,以身計則喜,以家計則大喜,以老計則不答,以死計則大笑。且曰:“子之計拙也。”朱既不勝笑者之衆,則亦自疑其計之拙,曰:“豈皆惡老而諱死耶?”因為南華長老作《大死庵記》,遂識其語:予之年齡踰七望八,當以書諸紳云。《人生五計》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