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玉《對楚王問》鈔記

(2024-07-14 09:38:30)
标签:

书法

文化

相傳屈原的弟子宋玉同樣也遭受到了楚國宗室貴族的排擠和讒害,但宋玉沒有選擇以死來與現實抗爭,而是以機智的辯答表明自己的清白。本文便記敘是宋玉對楚王責難的精彩辯白,文章通過楚王聽信讒言,責問宋玉之“遺行”(劣行),宋玉巧妙設譬取喻進行答辯。表現了宋玉超然獨處、不同流俗的孤芳自賞的情懷,反映了楚頃襄王時宗室專權、朝政日非、嫉害賢能的黑暗現實。然後世亦有疑此篇非宋玉所作者,以其創作風格與宋玉其他作品不符。疑古自是未嘗不可,然在未能確認新的作者之前,我們只能姑冠以宋玉作者之名。
本篇名曰楚騷,實乃以問答方式展開,略具漢賦之規模,殆介於騷與賦之間者也。也就是說,此篇承楚騷之餘緒,以開漢賦之先河矣。再看本篇內容,其開篇就列出了楚頃襄王責問宋玉“遺行(劣行)”一事,這分明是對宋玉人格的一種挑釁。襄王不單只是質疑宋玉的劣行,而且舉出其理由為國中士民對宋玉很是不稱舉,他似乎也是有理有據了。
面對襄王的這一挑釁,宋玉坦然答曰:是呀!確實如此。然後話題一轉,要求襄王先原諒其罪,讓他將想要說的話都講出來。由是宋玉便以類比的方式取譬相喻,所說的是有客人在郢都唱歌,先是唱《下里》《巴人》一類流行歌,郢都的人們能尾隨唱和的有幾千人。客人接著唱出了《陽阿》、《薤露》一類高雅一點的曲子,郢都人跟著唱和的就只有幾百人了。再到客人唱起《陽春》、《白雪》一類高端歌曲,郢都人中能夠跟著唱和的不過幾十個人了。客人最後引其聲而為商音,壓低其調而為羽音,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面對這種極高的音樂藝術,郢都人能夠唱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可見,其曲調愈是高雅,則其尾隨唱和的人數愈少,以其人群中高端人士畢竟鮮少呀。也就是説,國中士民之所以不贊譽我,乃是他們無法認知到我高雅的行為舉止呀。
宋玉取譬為喻,初步闡述了國人為啥不稱譽自己的原因,但作者認為如此講還不夠,由是他接著取譬來說明。宋玉説鳥中有似鳳而化作魚者便有鯤,鳳凰向上搏擊蒼穹九千里,穿越雲霓,背馱著蒼天,雙足攪亂着浮雲,盤旋在極遠的蒼穹。而那些蹦跳於籬笆上的鷃雀,它們那裏能夠體會天空的高遠呀?那鯤魚早上從崑崙山下出發,飛到渤海邊的碣石上曬着背鬐,當晚便住宿在孟渚。而那些在尺寬水面便可以生存的小魚,它們那裏能夠估量江海的廣大呢?
並非只是飛鳥中有鳳凰,游魚中有大鯤而已,世上的人們也有高低之分。人世上那些思想卓越、操行美好的人,他們往往超然物外,遂行獨立的人格,作為世俗的小民有哪裏能夠瞭解其行為呢?宋玉的這一取譬,非獨闡明了“士民眾庶不譽”之原因,同時也昭示了高雅人士不被世俗認同的原因。理解了這些,我們讀屈原作品,便可領悟“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一語的高妙之處了。
然自古至今,人群之中,高雅人才總是寥寥,而低俗之人總是多如牛毛,因而高雅人士不被世俗所認同,也許成了千古不變的鐵律。非但宋玉被襄王質疑,後世諸多達人碩士總是不被流俗所容,甚而至於讓他們煢煢孑孑地孤苦生活着。領悟了這些,我們沒有必要去憤世嫉俗,也沒有必要去詰難皇天之私阿,不如讓此心安然領受,走完寂寞的人生路。

附原文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皇上擊九千里,絕雲霓,負蒼天,足亂浮雲,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宋玉《對楚王問》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