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阿房宮賦》鈔記
強秦滅亡之後,秦人已經無暇總結其歷史教訓了,後人則替秦人作出了總結。此類文章固然不少,然其間最為著名者殆有西漢賈太傅所作的《過秦論》與李唐小杜之《阿房宮賦》。
《過秦論》採用比較的筆法,以秦國與六國之間的實力對比,顯示了強秦從蠶食六國到一舉併吞天下之強勢;而後又以陳涉等出身繩樞甕牖的氓隷之人與強大的秦國皇權實力對比,然“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終於很快推翻了強秦的統治。由是總結出強秦瞬間覆滅的原因,不外乎“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也就是說,秦君一直拿打天下的那套方式來對待天下民眾,因而導致了民心盡失,陳涉等人也不過是點著那堆乾柴的火星罷了。究其實是賈誼以他敏銳的洞察力,透過文帝盛世的表象,看到了西漢王朝潛伏的危機。當時,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逼使農民破產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國內封建割據與中央集權的矛盾、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間的矛盾都日益加劇,統治者的地位有動搖的危險。為此他通過總結強秦覆滅的教訓,提出對天下實施仁政的政治主張,從而緩和各個階層的矛盾對立。
相較之下,小杜的《阿房宮賦》則透過一座規模超前弘大的皇宮的毀滅,折射出秦人的驕奢過度,絲毫不懂得愛惜民力,以故招致了政權傾覆。若考其歷史,小杜作此篇正值唐敬宗寶歷元年(825年),杜牧剛好二十三歲。當是時,唐皇朝大興土木,修建宮室,皇族與大臣生活日益窳敗,他們絲毫也不顧惜民力。加之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而藩鎮也頗跋扈,吐蕃、南詔、回鶻等紛紛入侵,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處於崩潰的前夕。以故杜牧之寫就此篇,以規勸統治者收斂奢靡生活,盡量愛惜民眾,從而維繫李唐政權的正常運作。然而令小杜始料未及的是唐穆宗李恒以沉溺聲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婬更甚,“遊戲無度,狎昵群小”,“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又“好治宮室,欲營別殿,制度甚廣”;併命令度支員外郎盧貞,“修東都宮闕及道中行宮”,以備游幸(參見《通鑒》卷二四三)。對於這一切,杜牧深感憤慨且又非常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明言道:“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見《阿房宮賦》的批判鋒芒,不僅指向秦始皇和陳後主、隋煬帝等亡國之君,而主要是指向李唐的最高統治者。
附《阿房宮賦》原文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闘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雩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前一篇:《涉江》鈔記
后一篇:《田表聖奏議序》鈔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