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肇論》之名實辯

(2024-01-07 10:36:56)
标签:

书法

佛学

《肇論》中《不真空論》,重在闡明不真故空之理,亦乃不真即空之謂。這是依據《中論》“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義而來。言萬物即色而空,非真有非真無,即萬物對“獨立實有”作了徹底的否定。《不真空論》在解釋性空時也用了另一個新命題,即“不真空”。甚麼是“不真”?“不真”即指“假名”。論內一再提到“諸法假號不真”,“故知萬物非真,假號久矣”。甚麼是“空”?萬物從假名看來是不真,執著假名構畫出來的諸法自性當然是空。所謂“不真空”,就是“不真”,即“空”。
本段節錄文字從“名”與“實”的角度切入,得出“夫以名求物,物無當名之實;以物求名,名無得物之功”的結論。也就是說,萬物的名與實並非是一一對應無差的,所謂名不過是方便權設的符號罷了,它與某物的實質之間並無對應關係,因而“名不當實,實不當名”。可在常人眼裏,他們往往以此物為此,以彼物爲彼,以為實有而無訛變,這實在是莫大的疑惑。一方面,他們誤以為人們尋常方便稱呼的假名爲實,因而抹殺了名不副實的實質;另一方面,即便某一實物也是剎那變遷的,此一剎那可能爲此物,彼一剎那則非此物矣。因而萬物皆空,並非色前或色後方空,而是當體即空。所謂空者,並非無物,而是萬物無自性,以故曰“萬物非真,假號久矣”。在此,僧肇除了援引《中觀》與《成具》等佛典以外,還涉及了外典,其中所謂的“園林”,乃指莊子。《史記·老莊韓非列傳》載:“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此處的“園林”,殆“漆園”之謂也。《莊子·齊物論》云:“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蓋其所論,也是名就與實之間非對應關係而說,以故僧肇援引爲佐證。至於僧肇所謂“即萬物之自虛”,實質上就是指萬物無自性而言,以故“不假虛而虛物也”。
值得注意的是佛家屢屢講空,這個“空”不是無(沒有),而是講萬物當體即空,並無切實不變的自性可言。明白了此理,則“非離真而立處,立處即真也”,學人但觸事即真,體之即神也。
附原文
夫以名求物,物無當名之實;以物求名,名無得物之功。物無當名之實,非物也;名無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當實,實不當名。名實無當,萬物安在?故《中觀》云:“物無彼此。”而人以此為此,以彼為彼。彼亦以此為彼,以彼為此。此、彼莫定乎一名,而惑者懷必然之志。然則彼此初非有,惑者初非無,既悟彼此之非有,有何物而可有哉?故知萬物非真,假號久矣!是以《成具》立強名之文,園林託指馬之況。如此,則深遠之言,於何而不在!是以聖人乘千化而不變,履萬惑而常通者,以其即萬物之自虛,不假虛而虛物也。故經云:“甚奇,世尊!不動真際為諸法立處。”非離真而立處,立處即真也。然則道遠乎哉?觸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即神!(《不真空論》)《肇論》之名實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