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論語·先進》侍坐章鈔記

(2023-12-13 11:16:47)
标签:

书法

文化


在《論語》二十篇之中,最能完整體現孔子現場教學的片斷,當屬《先進》篇中的“侍坐”一章。本章記載了子路、曾皙、冉有與公西華等四個弟子陪侍孔子,大家一起討論各自的志向的活動,活脫地展現了孔子靈活的教學方式。
在四弟子侍坐之時,孔子採用啓發的教學方式,讓弟子們各自表述自己的志向。孔子的話音剛落,子路便率爾出言曰:“千乘之國夾在大國之間,往往會有師旅施加於它,亦或因此而產生饑荒。如果讓我仲由去治理,等到三年之後,我可以使那裏的民眾具有勇氣且明白事理。”孔子聽到之後,不忍發出了哂笑。
為了鼓勵弟子們繼續發表各自的胸志,孔子便逐一給各弟子提問。孔子第一個提問的便是冉有,冉有回答道:“方圓六七十里,或者方圓五六十里的小國,如果讓我冉有去治理,等到三年之後,可使老百姓富足。至如禮樂教化等大事,那只有等待君子來做了。”顯然,冉有的志向也是從政,他儘管有此志向,但並未像子路那樣鋒芒畢露,而是壓低身段,只是說治理方圓五六十里的小國,且只說能富民,並不敢言及禮樂教化等事。對此,孔子自然也會認同,因而孔子沒有像對待子路那樣哂笑。接著,孔子又讓公西華談自己的志向。公西華說:“我不敢說自己能執政,但我願意學習政事。關於廟堂諸事,比如諸侯與天子間的會、同等事,我願意端正地戴著禮帽,去做一個小小的贊禮官。”顯然,公西華的志向也是從政,但他說得很委婉,小小的贊禮官便是執政者的謙辭。
最後,孔子便向曾皙提問了。此時的曾皙正在鼓瑟,當他聽到孔子的提問之後,便放慢了瑟的彈奏,最後“鏗”的一聲,放下瑟站起來說:“我的志向略與前面三位同學不同。”孔子進一步啓發他道:“無妨呀!都是各自表述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聽後說:“在暮春的季節,春天穿的裌衣也縫好了,此時既冠的士子五六人,有六七個童子跟隨。大家一塊到沂水裏痛快地沐浴一番,然後登上舞雩臺上去沐春風,高興地唱著歌歸來。”孔子聽完後,深深地感歎道:“我贊成曾點的做法!”顯然,曾點所表述的乃是及時行樂的主張,這與子路、冉有與公西華三人的觀點略有不同,然而卻得到了孔子的認可。因為及時行樂,也是人生的趣事之一,《論語·公冶長》也載孔子有“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打算。殆孔子一生,環轍天下,而一生志向甚難施展,因而晚年難免生起隱居之想。
當子路、冉有與公西華離開之後,曾皙請教孔子說:“那三位同學說的咋樣?”孔子道:“自然是各自表述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進而問道:“那麽,您為什麼要哂笑子路呢?”孔子說:“治國必須將禮放在首位,子路出言不遜,所以我哂笑他。唯獨冉求就不是治國嗎?怎麽見得方圓六七十里或方圓五六十里,就不是邦國了呢?唯獨公西華就不是參與國事了嗎?廟堂上的會同,難道不是諸侯的會見麼?公西華去做小小的贊禮官,那誰能去做大的主持官呢?”
侍坐章活靈活現地記錄了孔子的現場教學,其間學生的性格氣質,各自活脫展現,孔子準確地把握了學生的資質,靈活地因材施教,可謂非常成功的一堂公開課。對於率爾冒進的子路,孔子並未大肆批評,只是輕輕哂笑,雖然沒有贊同,但也並未傷及子路自尊。對於冉求與公西華的表述,孔子當時雖未表示看法,但在最後與曾皙的交談中還是表示了贊同。對於及時行樂的曾皙,孔子並未否認他“胸無大志”,而是深深感歎地表示贊同。其實,及時行樂,也是人生的一種妙趣,能及時行樂,又何樂不為呢!


附原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以使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 「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捨瑟而作。對曰: 「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 「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晳後。曾晳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路: 姓仲,名由。曾晳: 名點。冉有: 名求。公西華: 名赤。四人均孔子學生。 毋吾以也: 無人用我。  居: 即平居,平日。  千乘之國: 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諸侯大國地方百里,出車千乘,稱千乘之國。攝: 迫近。  師旅: 軍隊。饑饉: 饑荒。此言國外有軍隊侵犯,國內又有災荒。 知方: 知道方向,懂得道理。  宗廟: 古代帝王、諸侯、大夫、士祭祀祖先的處所。此處宗廟之事即指祭祀。 如: 或者。會同: 《周禮·春官·大宗伯》: 「時見曰會,殷見曰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之稱。鄭玄注: 「時見者,言無常期。殷,猶眾也。」後亦泛指朝會與諸侯間的會晤。  端章甫: 端,玄端,古代禮服。章甫,禮帽。  小相(xiàng 向): 贊禮的人。古代行朝聘、盟會、享宴、祭祀等禮儀,必有襄助之人。其人曰「相」,其事曰「相禮」。作「相」的人身分有卿、大夫、士三級,小相是最低一級的士。一說「小」是謙辭。 撰: 善言。稱美以上三人的言詞,而己見與之不同。 何傷乎: 有什麼妨礙呢? 莫:同「暮」。春服: 夹衣。成: 定。  冠(guàn 貫): 古代貴族子弟年二十為成年,行冠禮。  沂: 水名。源出山東鄒縣東北,西經曲阜,與洙水合,入於泗水,與大、小沂河不同。風乎舞雩: 在舞雩臺上乘涼。《水經註·泗水》: 「沂水北對稷門,亦曰雩門。門南隔水,有雩壇,壇高三丈,曾點所欲風舞處也。」在今曲阜縣南。  吾與點也: 我同意曾點的主張。
《論語·先進》侍坐章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