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鈔記

(2023-09-08 10:08:28)
标签:

书法

文化


王維於開元二十年前後曾在輞川隱居,他對田園風光、自然山水懷有特殊的情感,寫了許多歌贊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之詩作。在隱居生活中,他經常和野老共話桑麻,同朋友飲酒賦詩,與山僧談經論道,在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侶,早在移居輞川之前,他們就一同在終南山隱居過。在得到宋之問藍田別墅之後,他們又經常“浮舟往來,生彈琴賦詩,嘯詠終日”。
王維將自己在輞川隱居期間所作的二十首詩,結集成《輞川集》,其序曰:“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遊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泮、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閒暇,各賦絕句云爾。”在《輞川集》中,收有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一詩,即是佐證。其文曰:“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而裴迪也作有《華子崗》詩,其文曰:“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本文是王維寫給裴迪的書札,其內容大致包含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作者王維於臘月暮去輞川遊歷之事,因無故友相伴,則油然而生思友之情。第二部分則交代了遊歷輞川中諸景點所見美景,爰思疇昔故友相與詩作酬唱之情境。第三部分乃憧憬明春與裴迪同遊輞川之前景,期盼能與天機清妙者共享這輞川美景。
第一部分寫得很簡潔,作者直接交代了於臘月之末涉足輞川一事,其間“故山殊可過”一語足以說明此地景致之可人。若在疇昔,則是作者與裴迪兩人同遊,而今裴迪此時正在溫習經典,以故不敢相擾。當日,作者獨往輞川山中,在感配寺小憩,與山僧共餐之後,乃獨自離去。
第二部分寫作者離開感配寺之後夜遊輞川之大體經過,其間的景物動靜相得成趣,其風致靜穆而幽美,令人流連忘返。作者朝北涉過玄灞之後,但見一輪清朗的明月映照着房舍輪廓,煞是靜美。而後登上華子崗,此刻只見輞水泛起淡淡的漣漪,在月光下熠熠生輝。遠處的寒山似有燈火,若隱若現,明滅閃現於叢林之間,給人幽深莫測之感。在遙遠的深巷之中,傳來了陣陣犬吠,其叫聲在靜夜中飄蕩,宛若豹子在吼叫。輞川人家的夜間還在勞作,家家戶戶舂米的聲響打破夜間的寂靜,與遠處疎朗的鐘聲互相應和,宛若美妙的夜曲。此刻的作者獨坐山中,身邊的僮僕也靜默無言,由是想起疇昔與裴迪攜手做詩,相與步行小徑與溪流間的情景。
第三部分乃是作者與裴迪的明春預約,期望來年暮春相與遊歷輞川,共賞美景。儘管此刻仍是寒冬,然作者心中早已漾起了融融的春意,他設想那時的輞川草木復綠,春山煞是可人眼目。那輕盈的鯈魚躍出水面,而潔白的鷗鷺晾翅翱翔,此刻春露沾潤了青翠的藪澤與山皋,而翠綠的麥隴間竄出了飛雉,那光景令人不知心之何以怡神之何以曠矣。惟此幽美景致,若是心機深重者欣賞自是枉費風月,唯有與裴迪這樣天機清妙者共賞,方不愧對滿目春光。誠然,此中妙趣,也唯有王維與裴迪兩人心中自知,因而方有這來春之約。正好山中有運送黃蘗之人往返其間,王維因託他將此信送給友人裴迪。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是王維所作的一篇短札,其風格頗與六朝時梁代的吳均寫給朱元思之書相近,均是古今難得的短篇精品。雖是短札,然通篇不乏詩歌之情韻,文中所繪景致雖只有三兩筆,然涉筆成趣,妙不可言。短札中描繪了輞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隱約的城郭、等景物,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凸顯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輕盈。

附原文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鯈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遊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山中與裴秀才迪書》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