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用大說

标签:
书法文化 |
《莊子·逍遙遊》中載有惠子與莊子討論大瓠之用這則寓言,蓋是我國古代第一次記載知識產權交易的案例,亦是對科學原理的應用領域之討論。惠子說梁惠王給了他大瓠的種子,他自己種下去之後結出了容量爲五石的大瓠,拿者大瓠去盛水漿則其堅固度不夠,若將之剖開作瓢來用又將空落落無物可容,只好粉碎了它。莊子聽完後便說,你真拙於用大呀!然後講了一個宋人出售不皸手藥方的故事,這也是古代知識產權交易的早期記載。
故事講的是一宋人掌握了一種不皸手的藥方,他們家族世世代代都幹漂洗布料衣服的活計,因能使手不龜裂,以故常年從事這一活計。這時有一客人經過,發現他們不皸手的秘密,於是提出用百金來購買其藥方。這宋人便召集家族商量:我們家族世世代代用此藥方漂洗衣服布料,也莫過賺取數金,而今出售藥方可以獲取百金,大家都同意了吧!
這位客人獲取了不皸手的藥方之後,便去遊說吳王,獲得了吳王的啓用。爾后越國向吳國發難,吳王派這客人帶兵抵禦,冬日與越人作戰因掌握了不皸手之方,他於是大敗越人。吳王因這客人有功,便劃地分封給他,使他成為了吳國的侯王。同樣是能不皸手的藥方,有人用來作漂洗衣物的用途,有人用於行軍作戰之中,其應用於不同領域的獲利竟然千差萬別。這也就昭示了某項科學原理,如果作一般用途可能價值不高,如果運用於高精領域,其效應將更顯著。
莊子最後告知惠子,你拿大瓠無所派上用場,不如將之用作腰舟這種鳧水工具,可以橫絕江河。你的瓠落無所容不過是一種短視,因你沒有發現它的其他真正用途。莊子的這則寓言告訴了人們這樣一個道理: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其特定的用途,只有開闊你自己的眼界,才會發現某些貌似無用之物的特殊用途。另一方面,任何一項原理均有不同的用途,如果將它應用於不同的領域,其回報也將不同,甚至會有著雲泥之別。
附原文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爲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之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惠子:宋國人,姓惠名施,做過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莊子的朋友,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許多篇章中所寫惠施與莊子的故事,多為寓言性質,並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魏王:即魏惠王,又稱梁惠王,姬姓魏氏,名。貽(yí):贈送。瓠(hù):葫蘆。
樹:種植、培育。實:結的葫蘆。石(dà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舉:拿起來。
瓠落:又寫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樣子。
呺(xio)然:龐大而又中空的樣子。
為(wèi):因為。掊(pu):砸破。
固:實在,確實。
龜(jn):通作“皸”,皮膚受凍開裂。
洴(píng):浮。澼(pì
):在水中漂洗。絖(kuàng):絲絮。
方:藥方。
鬻(yù):賣,出售。
說(shuì):勸說,遊說。
難:發難,這裏指越國對吳國有軍事行動。將(jiàng):統率部隊。
裂:劃分出。
一:同一,一樣的。或:無定代詞,這裏指有的人。以:憑藉,其後省去賓慮:考慮。一說通作“攄”,用繩絡綴結。樽:本為酒器,這裏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種鳧水工具,俗稱腰舟。
蓬:草名,其狀彎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見識淺薄不能通曉大道理。
前一篇:莊子論至人、神人與聖人
后一篇:莊子論治天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