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論治天下者

标签:
书法文化 |
本段文字接著“堯讓天下於許由”之後,討論了莊周對待治天下者的看法,也表現莊子對入世有為事業的徹底否定。莊子認為堯治天下,而天下已治,奈何要求許由越俎代庖呢?且名者實之賓,難道要讓許由充當“賓”者乎?在此之後,便引出了肩吾與連叔的這段對話。
肩吾告知連叔,他聽到接輿(楚國隱士)的一段高論,覺得“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因而驚悚其論,覺得與實際大相徑庭,很不近人情。由是連叔便追問那不近人情的話語,肩吾者便告知連叔說:在藐姑射之山,住著神人,他們的皮膚如同冰雪般潔淨,體態柔美如同處女。那些神人不吃五穀,餐風飲露,能夠駕着雲氣,乘馭飛龍而遨遊於四海之外。他們的神志凝重專一,能使萬物不受病害,能使五穀豐收。對於接輿的這些描述,肩吾很以爲不然,認為是騙人的鬼話。
面對肩吾駁斥接輿之說,連叔做出了有力的回應。連叔認為就瞎子無法看到五綵花紋圖樣,聾子無法聽到鐘鼓之聲,但並不意味着五綵文章不存在,也不意味着鐘鼓之聲不存在。而世間並非只有形體存在目盲與耳聾的現象,智慧也會如同形骸一般存在各種缺憾。接輿所說的如同處女的現象(確實存在),那樣的人,那樣的德行,將要使天下萬物混同爲一體,而世間之人卻喜好紛擾傾軋,哪有神人會勞心勞力把天下當作一回事?那些神人,外物無法傷害他們,大水漲到齊天也淹不着他們,哪怕是使金石燒化土山焦枯的大旱也無法燙傷他們。他們所留下的塵埃以及癟穀糠麩之類的廢物,也可造就出堯舜那樣的聖賢仁君來,他怎么會把忙著管理萬物當作己任呢!
接著,連叔還講了宋人收購章甫(衣帽)去越地做生意,可到了越國,那裏的人斷髮紋身,衣帽根本就便派不上用場。堯治理天下,平定四海政事,然後去見藐姑射之山的四子(王倪、嚙缺、被衣、許由)於汾河北岸,悵然喪失了所謂天下大事。
把天下當作一回事、甚至當作自家生命者,他們幾乎起居寢食均不離天下,確實堪稱佔有天下之狂徒。這種人除了自己一口氣不來,否則不會忘記將天下當作自家正事的。如果他還沒有佔有天下,便會想方設法去獲取天下,假如他已經獲取了天下,則會牢牢把控住天下。若是他們懂得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與我何干之理,則會捨棄執着,從而放捨身心,獲得自在灑脫,從而真正認識人生宇宙之真諦。
附原文: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108;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112,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磅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文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129。
————————————
肩吾、連叔:都為莊子筆下的虛構的體道之士。《莊子》一書,此類人物很多,即使是史上確有其人的,也是一副“道家”腔調、“道家”風格,甚至孔子有時也不例外。
接輿(yú):楚國隱士,姓陸,名通,字接輿,與孔子同時。此處莊子有自喻接輿的意思。大而無當:宏達而不適當。無當,不切實際。往而不反:一往無前而不回頭。
驚怖:驚恐。河漢:天上的銀河。極:邊。大有徑庭:比喻差別極大。徑,門外路徑。庭,庭院。
藐(mio):通“邈”,遙遠。姑射:傳說中的仙山名。淖(chuò)約:柔美的姿態。淖,通“綽”。處子:處女。
凝:凝聚專一。疵(c)癘(lì):指疾病,災害。年谷:指莊稼。狂:借用為“誑”,謊言。
瞽(g):盲人。文章:紋理色彩。文,通“紋”。全句是指為紋理色彩對盲人毫無意義。觀:景象。
豈唯:難道只有。形骸:形體。
時:通“是”,這。女:通“汝”,你。
之:這樣。旁礴萬物以為一:混同天地萬物為純一。旁礴,混同,無所不包容。旁,通“磅”。世蘄(qí)乎亂:世人喜求紛紛擾擾。蘄,祈求。亂,紛擾,傾軋。孰:誰,指神人。弊弊:勞神苦思的樣子。
大浸:大水,洪水。稽:至,到達。溺:淹。
塵垢(gòu)秕(b)糠:塵土、污垢、秕谷、糠皮,指糟粕。陶鑄:原指燒制陶器、熔鑄金屬,這里指造就培育。
物:事,指世俗事務。
資章甫:販賣衣帽。資,買賣。章,冠、帽。甫,衣服。適諸越:到越國去。適,往。
斷發:剪發。文身:往身上刺花紋。
四子:舊注指王倪、嚙缺、被衣、許由四人,實為虛構的人物。
汾(fén)水之陽:汾河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129窅(yo)然喪其天下焉:悵悵然忘卻了天下。窅然,悵然自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