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下》热情地赞美了一对哈萨克青年男女在共同劳动中结成的美好爱情。诗人巧妙地将苹果的逐渐成熟和爱情的孕育,发展,成熟相映衬,并应用了借景抒情,以物喻情的艺术手法,使景物与人物的心灵相交融,爱情与劳动相联系,从而细致地刻画了青年男女在热恋中心理状态,生动地反映了新社会中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一个侧面。
![闻捷《苹果树下》浅析[R] 闻捷《苹果树下》浅析[R]](//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诗歌原文
苹果树下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
年轻的心在胸中跳着。
她的心为什么跳啊?
为什么跳得失去节拍?……
春天,姑娘在果园劳作,
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
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
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
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
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
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
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
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
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
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
她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
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
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
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
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
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
她的笑容里藏着什么?……
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
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
1952-1954年乌鲁木齐-北京
(选自《天山牧歌》,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诗歌赏析】
闻捷是新时代的劳动和爱情的歌手,在对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图景的描绘赞颂中,他总是把对纯真爱情的赞美同对年青人的劳动、理想的讴歌、对伟大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紧密结合在一起。如《苹果树下》用苹果比喻爱情,即是把劳动和爱情糅合在一起进行描写,苹果从种子到果实,爱情由萌芽到成熟,主人公在劳动中萌发爱情,在劳动的丰收中收获爱情,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
诗开头的小节选取了一个饶有兴趣的片段:一个小伙子在苹果树下唱起了动人的情歌,等待他心爱的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歌声诱姑娘的心“跳的失去节拍”。
接着的三个小节,追述了小伙子和姑娘相爱的过程。春天,他们同在一个苹果园里劳作,播下了爱情的种子,而经过夏天的精心培育,到了秋天,爱情和苹果同时成熟。
而最后的一个小节承接开头的细节:在歌声中“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笑容满面的来到小伙子身边,希望小伙子说出“那句真心话”因为“种下了爱情已该收获”。
诗人巧妙地将苹果的逐渐成熟和爱情的孕育,发展,成熟相映衬,并应用了借景抒情,以物喻情的艺术手法,使景物与人物的心灵相交融,爱情与劳动相联系,从而细致地刻画了青年男女在热恋中心理状态,生动地反映了新社会中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一个侧面。
《苹果树下》作者努力建造了一个完整的首尾呼应的结构,并在对“事件”“细节”的单纯的提炼中,构思独特,语言清晰,文章给人以新鲜感的景物和生活,柔和而又清新的抒情风格,从而来增加情感的表达空间。
【作者简介】
闻捷(1923~1971),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现代诗人。江苏丹徒人。历任新华通讯社西北总社采访部主任、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兰州分会副主席。闻捷的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主要作品有:《祖国!光辉的十月》(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生活的赞歌》(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河西走廊行》(195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以及诗集《天山牧歌》、《生活的赞歌》,长诗《复仇的火焰》。
编辑整理:姜一柔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小说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朱栋霖主编·第四卷)
图片来源:聚图网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