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ITP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哪些?副作用知多少?

标签:
西医免疫抑制剂副总用升血小板胶囊升血小板汤剂 |
分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
西医治疗ITP短期内可以提升患者血小板数值,但是稳定性差,所以适用于严重ITP患者的紧急治疗。对于ITP患者来说,免疫制剂治疗是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脾切除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考虑运用的治疗方式。同时,作为三线药物的免疫抑制剂其副作用较大!那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哪些?副作用又有多少?
西医治疗ITP常用的免疫制剂及其副作用都有哪些?
长春生物碱:起作用机理是药物与血小板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微管蛋白相结合,阻碍了吞噬功能,从而延长了血小板的寿命。用药后血小板可见上升,但多数患者停药后又下降,仅少数可长期缓解。副作用主要包括脱发及周围神经病表现。
环磷酰胺(CTX):口服多与激素合用,有效后可只减激素至最小维持量5-10mg/d,或完全停用后再减环磷酰胺用量。环磷酰胺的副作用较大,如骨髓抑制、脱发、出血性膀胱炎、胎儿畸形等,多与剂量大有关。
硫唑嘌呤(AZT):为巯基嘌呤类抗代谢药物,至少要用6-9个月,一般1个月后方可显效,故不宜过早停药。起效后可调至最低剂量以维持血小板达到正常水平,多数患者与皮质激素合用。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
达那唑(DNZ):是炔羟雄烯异噁唑,给男性化人工合成的雄激素。其主要作用是免疫调节作用,减少巨噬细胞上FeR数目,可能尚有降低自身抗体的作用,多与皮质激素合用,治疗顽固性慢性ITP患者。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ALT增高、月经减少,偶有多毛发生,停药后可恢复。
环孢素(CSA):多用于其他治疗无效的病例,抑制T淋巴细胞释放IL-2,致自身抗体生成减少而达到治疗作用。
骁悉(MMF):能高效、选择性、非竞争性、可逆性地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的经典恶化成途径,从而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体的形成,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
他莫昔芬:是一种非类固醇的雌激素竞争性抑制剂,至少要服药3个月才能决定是否有效。约50%患者有效,副作用尚不明确。
以上为大家介绍西医上常用于治疗ITP的免疫抑制剂,其在临床的运用主要针对于血小板低下者的紧急治疗,切不可长期依赖。西医与中医相结合治疗ITP,增效减毒,疗效稳定,升血小板胶囊、升血小板1-4号汤剂及骨髓重健胶囊吃常见的适用于ITP治疗的中药,适合长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