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探新》2022年第2期论文摘要
(2022-10-12 16:25:53)
标签:
摘要 |
分类: 心理学论文 |
[1]姜珊,周楚,郭秀艳,郑丽.先前知识经验对远距离水平映射规则内隐学习的限制[J].心理学探新,2022,(02):106-115.
摘要:先前研究发现远距离规则能够被内隐地习得和迁移,表明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是底层的抽象规则,那么这一抽象规则的习得和迁移是否会受到先前知识经验的限制?研究采用汉语声调的远距离水平映射规则为材料,通过创设不符合平仄知识经验的任意声调水平映射规则,在控制组块和重复结构等表面特征的条件下,探讨先前知识经验是否限制了远距离水平映射规则的内隐学习和迁移。结果发现相对于符合平仄知识经验的汉语声调水平映射规则,被试不能够内隐地习得和迁移任意声调的水平映射规则,表明先前知识经验在远距离水平映射规则内隐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彭姓,唐晓雨,蒋浩,石荣,常若松.选择性注意对行人觉察有声信号灯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22,(02):116-122.
摘要:为考察选择性注意如何影响行人整合交通信号中的多感觉加工优势,研究采用线索—靶子范式,操控交通信号类型(视觉/传统视觉信号灯、听觉、视听觉/有声信号灯)和信号呈现位置(线索化位置、非线索化位置)两个变量,分析被试对视觉、听觉、视听觉三类刺激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并通过对相对多感觉反应增强值(rMRE)和竞争模型(race
model)的计算,对多感觉加工优势效应进行量化。结果发现:有声信号灯能够产生多感觉加工优势,选择性注意会减弱有声信号灯的多感觉加工优势。该研究结果为有声信号灯的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且提示应当避免在环境中设置容易引起行人选择性注意的设施。
[3]于孟可,焦丽颖,郭震,史慧玥,赵锦哲,许燕,任爱玲.重大突发事件下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变化:基于潜变量增长和交叉滞后模型[J].心理学探新,2022,(02):136-143.
摘要:对1495名被试的价值观与幸福感进行了三个时间点的追踪研究,通过潜变量增长模型和交叉滞后回归模型,考察重大突发事件下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结果发现:(1)T1到T3民众的自我超越价值观显著下降,保守和开放价值观显著上升;(2)T2到T3民众的幸福感显著下降;(3)T2自我超越价值观正向预测T3幸福感,T2自我增强价值观负向预测T3幸福感;(4)T2幸福感正向预测T3自我超越和保守价值观,负向预测T3自我增强和开放价值观。该结果为今后重大突发事件下的价值观引导提供了实证依据。
[5]李其容,杨艳宇,李春萱.乌特勒支恋家症量表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心理学探新,2022,(02):178-184.
摘要:为检验中文版乌特勒支恋家症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使用样本1(n=1071),进行信效度检验与测量等值性,使用样本2(n=177,连续5期)检验跨时点的纵向测量等值性。结果表明中文版乌特勒支恋家症量表为五因子结构,包含想家、孤独、想念朋友、适应困难和关于家庭的沉思5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效标效度与测量等值性。意味该量表适合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并能够用于跨性别、年级以及时点的相关研究。
[6]孟维杰.科学划界视域下心理学学科焦虑与学科自觉[J].心理学探新,2022,(02):99-105.
摘要:心理学科学划界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根本问题,构成了心理学发展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心理学科学划界观点多样,争论不休,导致心理学处于学科焦虑当中。当前,心理学需要以文化文思促进学科自觉,这其中隐含的不仅仅是对心理学科学化追求道路的深入思考,同时,也是实现心理学话语方式转换以及与科学关系的深刻把握。
[7]吴洪翔,宋意霞,吴文峰.矛盾年龄偏见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心理学探新,2022,(02):171-177.
摘要:目的:修订矛盾年龄偏见量表(the Ambivalent Ageism Scale,
AAS),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对1182名大学生施测AAS中文翻译版,探索并验证其因子结构,分析信、效度和测量等值性。其中347人还完成老化知识量表(FAQ)和容纳他人量表(AOS),用以检验AAS中文版的校标关联效度。另有74人在4周后重测AAS中文版。结果:AAS中文修订版包含认知帮助/保护、不想要的帮助和敌意年龄偏见三因子,总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依次为0.83、0.80、0.85、0.76,重测信度依次为0.78、0.62、0.78、0.71。AAS中文修订版及各维度与FAQ和AOS负相关(r=-0.23~-0.48,ps<0.001)。验证因素分析表明AAS中文修订版的拟合良好(χ~2/df=3.51,CFI=0.96,TLI=0.94,RMSEA=0.07,SRMR=0.05)。且该量表跨性别形态、弱等值、部分强等值和部分严格测量等值成立。结论:修订后的矛盾年龄偏见量表(AAS)中文版的信、效度良好,具备跨性别的测量部分等值性,可以用于测量中国大学生的矛盾年龄偏见。
[8]阿依古丽·艾尼,买合甫来提·坎吉,伊力扎提·麦麦提.文字线索浏览方向、空间位置与移动光标对伪忽视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22,(02):123-129.
摘要:采用线段平分任务,以无文字线索作为基线条件,考察文字线索的浏览方向、空间位置和移动光标对具有两种不同方向阅读经验的熟练双语者伪忽视的影响。结果发现,无文字线索条件下,光标从左往右方向移动时被试的判断偏向于线段中点的右侧,而从右往左移动时,偏向于线段中点的左侧。在有文字线索条件下发现,文字线索的浏览方向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检验显示文字线索的浏览方向和空间位置一致时伪忽视明显,不一致时伪忽视消失。结果表明,文字线索浏览方向、空间位置与移动光标能够影响伪忽视。伪忽视的存在和消失,不仅与眼球运动有关,还有与大脑两半球的激活水平有关。研究结果支持了视觉扫描假设和激活朝向假设。
[9]张路遥,李晓翔.毅力人格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行为投入的中介作用:以PISA
2012中国上海数据为例[J].心理学探新,2022,(02):185-192.
摘要:通过分析PISA
2012中国上海中学生样本,探讨毅力人格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尤其是学习行为投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毅力人格包含了代表缺乏毅力、容易放弃的负性维度,以及代表富有毅力、追求完美的正性维度。负性维度能负向预测数学成绩,学习行为投入起部分中介作用。正性维度对数学成绩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不显著,只通过学习行为投入产生正向间接影响。负性维度对数学成绩的负面影响整体强于正性维度的正面作用。因此教学中对数学成绩不佳的学生,应根据其毅力水平给予不同引导。
[10]郑健松,王逸雯,许志斌,申荷永.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年龄差异:共情关怀和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效应[J].心理学探新,2022,(02):144-151.
摘要:全球老龄化浪潮正在来临,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年龄差异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第六次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集,运用39887个全球成年样本对全球人口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年龄差异进行检验,并探究年龄通过共情关怀和人际信任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年龄显著正向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共情关怀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人际信任在年龄和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考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年龄差异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1]王晨旭,李利,袁杰.汉字饱和现象:证据、因素与展望[J].心理学探新,2022,(02):130-135.
摘要:长时间注视某个字后,人们会产生一种这个字变得陌生或者开始解体的感觉,这是一种文字饱和现象。汉字作为表意的方块字,汉字饱和现象以及发生阶段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该文首先梳理介绍了汉字饱和现象的证据与发生阶段,其次,总结了汉字饱和现象的影响因素,包括语义加工深度、实验材料的重复次数、实验材料类型等,最后,基于汉字饱和的发生阶段和影响因素,该文认为未来研究可以在汉语二语学习者的汉字饱和现象、语义饱和与字形饱和的进一步分离以及汉字作为实验材料的进一步挖掘等方面做更加深入的探讨。
[12]赵德雷,封浩婷,朱雅诺.未来自我连续性对不诚信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学探新,2022,(02):152-159.
摘要:着眼于长期收益的跨期决策风格如何影响当下不诚信行为是决策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研究着意探讨未来自我连续性对不诚信行为的规约作用及其条件。结果发现,(1)未来自我连续性高的人,更不能容忍不诚信行为,不诚信行为的意向更弱;(2)考虑未来后果在未来自我连续性与不诚信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未来自我连续性越高的人,越多考虑行为的未来结果,不诚信行为的概率越低;(3)熟人/陌生人情境对未来自我连续性与考虑未来后果间关系发挥调节作用,熟人情境下,未来自我连续性高的人也会更多考虑行为的未来后果。这些发现对于理解自我连续性的行为规约功能和基于个体跨期选择助推诚信环境营造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