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年第5期论文摘要

(2022-10-12 16:21:56)
标签:

摘要

分类: 心理学论文
[1]于雅迪,杨立娜,曲可佳.类比比较样例对物理综合题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675-682.
摘要: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比较了普通样例和类比比较样例在学习物理综合题中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两种不同类型的类比比较样例对物理综合题学习的迁移效果以及“提示”这一样例设计方法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通过类比比较样例学习物理综合题的效果优于普通样例;(2)相比于单综概念类比比较样例,综合概念类比比较样例能更好地提高物理综合题学习的近迁移成绩,但未提高其远迁移成绩;(3)提示能明显促进类比比较样例在物理综合题学习中的作用,但不同提示类型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类比比较样例是学习物理综合题的有效样例形式,而其中综合概念类比比较样例效果最佳;开放式提示和支架式提示均能较好地促进类比比较样例的学习。

[2]汪玥,张豹,周晖.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与心理健康:情绪调节和积极重评的跨时间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692-702.
摘要:本研究探讨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考察情绪调节和积极重评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追踪设计,来自江西地区两所小学(4到6年级)和两所中学(7到9年级)的共1251名学生(男生691人,女生560人)在间隔半年的两个时间点分别填写了测量正念注意觉知、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抑郁、焦虑、学业压力)、情绪调节以及积极重评的问卷。结果表明:(1)中学生正念注意觉知显著低于小学生;(2)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与两个时间点的情绪调节、积极重评及心理健康均显著相关;(3)跨时间点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和各心理健康变量的关系中,情绪调节中介效应均显著,积极重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结论: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正念注意觉知通过情绪调节能力间接作用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3]黄潇潇,张宝山,俞国良.日常小团体多样性与老年人身体症状的关系:团体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和心理压力感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729-738.
摘要:采用日记追踪法,以53名老年人为被试,探讨日常小团体的多样性对其身体症状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1)日常小团体内多样性负向预测老年人当天的身体症状;(2)在个体内水平,团体积极情绪在老年人小团体内多样性对身体症状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心理压力感能够跨层正向调节日常小团体内多样性对每日身体症状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小团体多样性如何与老年人身体症状相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何种条件下更强,这对于老年人身体症状的干预工作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4]李松,陈旭,冉光明,张琪.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焦虑:反刍思维和自我建构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720-728.
摘要:尽管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已经被证实为增强社交焦虑的重要风险因子,然而对其中介和调节机制依然知之甚少。当前研究旨在探索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反刍思维、社交焦虑和自我建构的关系。614名大学生自愿参与了当前研究,并完成了一份包含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反刍思维、社交焦虑和自我建构问卷的测验。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正向预测社交焦虑,而反刍思维完全中介了两者间的联系。调节分析表明自我建构调节了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反刍思维的影响。条件间接效应分析进一步表明反刍思维的完全中介作用仅存在于依存型个体中。当前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如何影响个体社交焦虑的理解。

[5]傅雪薇,孙佳宁,肖家乐,王浩森,林丹华.父母感知的家庭压力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父母心理攻击和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635-647.
摘要:儿童问题行为受到环境与个体因素的协同影响。研究以北京150名五、六年级儿童及其家长为被试,探究心理攻击和应激下皮质醇反应在父母感知的家庭压力与儿童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版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测量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并由家长报告感知的家庭压力、对儿童的心理攻击及儿童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父母感知的家庭压力可正向预测儿童问题行为;(2)心理攻击在父母感知的家庭压力与儿童问题行为间起中介作用;(3)心理攻击和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在父母感知的家庭压力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父母感知压力对儿童问题行为影响的心理和生理机制,从父母和儿童角度为减少儿童问题行为提供了参考。

[6]刘晓洁,李燕.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626-634.
摘要:为探讨婚姻冲突在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心理韧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选取上海市2所幼儿园170名5岁儿童及母亲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结果发现:(1)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与婚姻冲突、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2)婚姻冲突在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起中介作用;(3)儿童心理韧性在婚姻冲突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儿童心理韧性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上述结果表明,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会通过婚姻冲突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儿童拥有较高的心理韧性能够缓冲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不良影响。

[7]诸钟烨,谢于宏,刘雷.正负参照点下性别和损益情景对大学生延迟折扣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618-625.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延迟折扣受到个体特质性和状态性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究正参照点(实验1)和负参照点(实验2)下,特质性因素性别和状态性因素损益情景对大学生个体延迟折扣的影响。实验1研究发现,在正性参照点下,无论男女,收益情景的主观远期价值远高于损失情景。实验2研究发现,在负性参照点下,男女在损益情景的主观远期价值不同;与男性相比,女性的主观远期价值在损失情景中更高,而在收益情景中则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参照点下,男女在损益情景中表现了不同的延迟折扣倾向;与男性相比,女性在负性参照点面对损失情景跨期选择时,更愿意选择延迟赔偿。

[8]余思,张春阳,徐慰.特质正念与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的纵向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和留守经历的调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711-719.
摘要:基于心理弹性的整合模型和压力与健康关系的终生发展模型,以629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间隔时间为三个月的两次施测,探讨特质正念与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特质正念对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特质正念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预测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3)留守经历调节了特质正念→心理弹性→焦虑/攻击性的后半段,具体来说,相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而言,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对焦虑和攻击性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强调了特质正念和心理弹性是大学生内外化问题的保护因素,而童年期的留守经历是成年后个体心理资源和内外化问题的风险因素,这对大学生内外化问题的干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9]余青云,王文超,伍新春.感恩与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社会支持和希望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703-710.
摘要:采用病毒暴露风险问卷、感恩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希望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以2168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大学生的感恩对创伤后成长(PTG)的预测作用及社会支持和希望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有41.61%的大学生出现明显的PTG;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居住地和病毒暴露风险后,感恩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分别通过社会支持和希望的中介正向预测PTG,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希望的链式中介正向预测PTG。本研究提示心理干预工作者,要关注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感恩、社会支持和希望从而促进PTG。

[10]肖雪,郭磊,赵永萍,陈富国.累积生态风险与初中生受欺凌的关系模式:心理弹性的调节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648-657.
摘要:采用整群抽样法对重庆等7省市24所中学3879名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考察累积生态风险与初中生受欺凌的关系模式,并探讨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累积生态风险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受欺凌水平,呈现“负加速模式”,即随着累积生态风险的增加,新增风险因素对受欺凌的影响越来越小;(2)心理弹性对受欺凌的保护作用随着累积生态风险的增加而削弱,呈现“保护-反应”的调节子模型。研究结果为开展针对性地干预受欺凌提供了实证依据。

[11]张宝生,李鑫,李新野,张庆普.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志愿者志愿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一个链式双重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658-666.
摘要:志愿工作投入直接影响志愿服务活动运转的效果,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工作投入影响机制展开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角色认同理论,构建了以主观规范为自变量、大学生志愿工作投入为因变量、角色认同和志愿服务激情为中介变量的一个链式双重中介模型。通过对330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回归和Bootstrap检验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志愿者志愿工作投入有正向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角色认同和志愿服务激情传递的,志愿服务激情的中介效应更强;角色认同和志愿服务激情在主观规范对志愿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中起着链式双重中介作用。研究为大学生志愿服务领域相关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12]何文广,杨谢兰.汉语学龄前儿童主、宾关系从句认知特点及语义因素效应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667-674.
摘要:关系从句是人类语言领域句法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式,汉语3~5岁儿童是否具有加工关系从句的认知能力,以及该能力是否受句法结构和语义因素的影响,成为该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取120名3~6岁学龄前儿童,以汉语主、宾关系从句为研究材料,通过操纵从句中核心名词的生命性格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1)汉语领域内,3~4岁儿童基本上具备了理解句式较为简单的关系从句的能力;(2)5~6岁左右的儿童基本上具备了利用语义因素辅助关系从句加工的能力。总之,汉语学龄前儿童具备了加工关系从句的认知能力,且高年级儿童可以利用语义因素辅助从句加工。

[13]李继娜,王玮玮,张维军,屈智勇.累积创伤对儿童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经验回避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683-691.
摘要:为探讨儿童的累积创伤与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的关系机制,研究以方便取样法选取河南省7所小学的3478名4~5年级、有创伤经历的儿童为被试,采用创伤经历核查表、抑郁的行为激活问卷、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和国际创伤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累积创伤、经验回避、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CPTSD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累积创伤能够显著正向预测CPTSD;(2)经验回避和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累积创伤和CPTSD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一是经验回避的中介作用;二是灾难化的中介作用;三是经验回避-自责、经验回避-沉思、经验回避-灾难化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减少创伤事件的发生,激活儿童行为,调整消极认知情绪是改善和预防儿童CPTSD的重要途径。

[14]余习德.儿童时间认知研究范式:困境与超越[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749-760.
摘要:西方实证主义导引下的儿童时间认知研究范式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渐入困境。以四种常见范式为突破口凝炼,困境是:(1)钟表时间认知范式能否涵盖儿童时间认知的全部内容;(2)各范式的使用与不同时间思维间能否有效适配;(3)共同量值系统(common magnitude system, CMS)能否从行为层面为儿童时间认知作出根源性解释;(4)在暂未发现成人时间认知特定脑机制的前提下,儿童时间认知脑机制的探索有多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诸困境折射出学界对儿童“经验”、“线性”时间的斜重;对“观念”、“周期性”时间的慢轻。中国时文化讲求以时间统摄空、物、人四者为一体,未来研究可将儿童时间认知归置于“时间-事件”背景之中,从具身情境、人际互动、时间言语习得与行为管控等方面超越。

[15]苏金龙,苏彦捷.早期亲子触觉经验促进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心理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739-748.
摘要:近期研究显示,早期亲子触觉经验和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关于这种联系产生的原因,已有研究多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CT传入神经(C-tactile afferents)及有关环路在其间可能起到的作用。基于已有文献,本文将提出一个综合模型,系统阐述背后涉及的心理机制,着重论证亲子关系、个体探索行为以及与之关联的心理成分在其间扮演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设计的局限、有关变量关系的多元性以及未来可拓展方向对该领域研究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展望。

[16]宋佳汝,刘媛媛,王秀礼,李寿欣.视觉与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05):609-617.
摘要: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不同时间进程下视觉和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实验1采用注意引导与注意探测任务同时呈现的范式,探讨不同记忆项与注意项时间间隔(SOA)条件下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结果发现,当SOA较短时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有引导效应,而SOA较长时未观察到引导效应;实验2、3采用注意引导任务与注意探测任务分离范式,分别探讨在不同SOA条件下言语和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结果发现,不同SOA条件下言语和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均能引导视觉注意。研究表明,不同实验范式对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有明显影响,视觉比言语工作记忆表征能在更广泛条件下引导视觉注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