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学报》2022年第8期论文摘要

(2022-10-12 16:06:52)
标签:

摘要

分类: 心理学论文
[1]吴奇,吴浩,周晴,陈东方,鲁帅,李林芮.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2,(08):931-950.
摘要:研究首次考察了行为免疫系统与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关系。3个研究一致显示:行为免疫系统特质性激活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容易对就医持消极态度和延迟就医;情境性激活行为免疫系统会使得个体更不愿意就医和更倾向于延迟就医;且行为免疫系统激活对就医态度和就医延迟倾向的影响以对就医感染风险的感知为中介。这支持了进化失配假说,提示行为免疫系统对现代医学可能缺乏进化的适应性,并为理解现代人类就医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2]张宝山,金豆,马梦佳,徐冉.消极刻板印象对老年人医疗决策的影响及归因偏差的作用[J].心理学报,2022,(08):951-963.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老年人的消极刻板印象和医疗决策逐渐成为了与老年群体越来越相关的两个概念。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系统地探讨消极刻板印象对老年人医疗决策的效应及其机制。本研究以158名老年人为被试,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消极刻板印象、归因偏差和老年人医疗决策质量间的关系。实验1结果发现,消极刻板印象负向影响老年人的医疗决策质量,同时,归因偏差在刻板印象对老年人医疗决策质量的效应中起到中介作用。实验2结果表明,减少归因偏差的干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刻板印象对医疗决策质量的消极效应。本研究对理解刻板印象效应机制、缓解刻板印象消极效应、以及改善老年人医疗决策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3]赵欣,李丹丹,杨向东.学龄前儿童社会善念理解的发展与心理理论的关系[J].心理学报,2022,(08):892-904.
摘要:本文探究了4~6岁儿童社会善念理解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测量了100名4~6岁儿童的社会善念理解、心理理论、亲社会性和执行功能。结果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愈加在社会评价和朋友偏好上倾向于社会善念人物,并且此社会善念理解能力与心理理论的发展呈显著正相关,且此相关在控制了年龄、执行功能及亲社会性后依然稳定存在,但社会善念理解与亲社会性并不相关。此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可能对社会善念理解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4]李馨,刘培,李爱梅,王笑天,张俊巍.领导非工作时间电子通信预期影响下属工作绩效的多路径模型[J].心理学报,2022,(08):964-978.
摘要:领导预期下属非工作时间随时保持联系、并且及时回复工作信息已成为当下数字经济时代中的职场新常态。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领导非工作时间电子通信预期(After-hours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expectations,AECE)影响下属工作绩效的多路径模型。通过实验研究,以及多时点、多来源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在资源获益路径,领导AECE会通过增强下属组织自尊,提升工作绩效;(2)在资源损耗路径,领导AECE会增加下属的压力感知;(3)在资源威胁路径,领导AECE会引发下属的名声担忧,进而降低工作绩效;(4)自我领导调节资源威胁路径,即当下属自我领导水平较高时,领导AECE通过名声担忧降低工作绩效的间接效应被削弱。整合的理论框架为解释领导AECE对下属工作绩效的复杂影响提供更全面的解释,这不仅丰富了AECE相关文献,拓展了资源保存理论在数字经济管理背景下的应用,同时也为“随时待命”这一职场新常态提供管理实践启示。

[5]夏月,谢瑞波,王振梁,阮世芳,伍新春.小学低年级汉语儿童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的发展关系——交叉滞后研究[J].心理学报,2022,(08):905-916.
摘要:以146名小学一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历时2年的3次追踪测试,考察小学生从一到三年级的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之间发展关系的变化。在控制了语音意识、快速命名、正字法意识、一般认知能力和自回归效应后,结果发现:(1)一年级时的汉字识别显著预测二年级的同音语素意识和同形语素意识;(2)一年级时的词汇知识显著预测二年级的复合语素意识和汉字识别;(3)二年级时的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对三年级的同音语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复合语素意识均有显著预测作用;(4)二年级时的同形语素意识对三年级的词汇知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对语素意识具有预测作用;三种语素意识对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的预测作用中,只有同形语素意识能够显著预测词汇知识;三种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的发展关系存在变化且具有阶段性特点。

[6]冉雅璇,张谱月,陈斯允,项典典.有“新”同享:共有消费促进对不熟悉产品的选择[J].心理学报,2022,(08):979-995.
摘要:共有消费是多位消费者共同参与并承担开销的一种常见的消费活动。本研究基于风险转移理论,探究了消费情境(单独消费vs.共有消费)对不熟悉产品偏好的作用机理及边界条件。通过5个实验,结果发现:相比于单独消费情境下的消费者,在共有消费情境下的消费者更愿意尝试不熟悉的产品。原因在于共有消费情境会转移消费风险,使得消费者对不熟悉产品的感知风险降低。但是该效应仅发生于产品风险较低的产品。同时,当共有消费群体的关系较为疏远时,该效应会消失甚至逆转。

[7]孙博,曾宪卿,许恺煜,谢韵婷,傅世敏.情绪面孔的意识神经相关物及其无意识自动加工: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J].心理学报,2022,(08):867-880.
摘要:意识的神经相关物尚有争议,且个体能否无意识自动检测视觉环境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非注意视盲范式操控视觉意识,并引入具有社会信息的情绪面孔,探讨意识的神经相关物以及视觉意识与自动检测变化机制的关系。在A阶段,部分被试对任务无关的情绪面孔处于无意识水平;在B阶段,所有被试对任务无关的情绪面孔处于意识水平;在C阶段,所有被试对任务相关的情绪面孔处于意识水平。结果显示,任务无关的情绪面孔的意识过程诱发视觉意识负波(visual awareness negativity,VAN)、晚期正成分(latepositivity,LP)和晚期枕区正成分(late occipital positivity, LOP)。此外,无意识的情绪面孔能诱发视觉失匹配负波(visual mismatch negativity, vMMN),且其幅值不受意识影响,但是受任务相关性调制。这些结果提示对情绪面孔的视觉意识在不同的时间进程上有不同的ERP指标——VAN反映早期知觉经验,而LP和LOP反映晚期意识过程,而且面孔情绪信息的自动加工独立于视觉意识,但是受视觉注意调制。

[8]侯晴晴,郭明宇,王玲晓,吕辉,常淑敏.学校资源与早期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一项潜在转变分析[J].心理学报,2022,(08):917-930.
摘要:以1012名初一学生为被试进行3年的追踪研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与潜在转变分析考察了早期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的亚组分化与转变情况,以及学校资源与性别在青少年发展适应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初一时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分化成2个亚组:适应良好组与内化问题组,初二与初三时青少年分化成4个适应亚组:适应良好组、内化问题组、外化问题组和同伴拒绝组;(2)从初二到初三,适应良好组和内化问题组的青少年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同伴拒绝组和外化问题组的青少年向适应良好组转变的概率最高;(3)拥有更多学校资源的青少年更可能处于或保留在适应良好组,同时在初二时拥有更多学校资源的外化问题组和同伴拒绝组的青少年在初三时更可能向适应良好组转变;(4)初二时女生更大概率地进入内化问题组。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早期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发展模式多样性的理解,并提示教育人员有必要对青少年适应状况进行全面筛查和动态监测,以便针对适应亚组和性别特点制定更为复杂的预防和干预方案。

[9]陈嫣然,梁正,赵庆柏,黄宇,李松清,于全磊,周治金.创造性思维中语义搜索过程:基于答案累积时间函数和语义相似性的量化分析[J].心理学报,2022,(08):881-891.
摘要:通过描绘发散性思维测验(物品多用途,AUT)中答案生成在累积函数和语义相似性等一系列参数上的量化特征,揭示创造性思维的语义搜索过程。结果发现:(1)新颖AUT条件中,语义搜索呈现与自由联想类似的负加速特点,但搜索速度较寻常AUT条件更慢。(2)新颖AUT条件中所生成的答案与题目(即物品)均具有较低的语义相似性,且显著小于寻常AUT条件。(3)新颖AUT条件中生成的答案比寻常AUT条件表现出显著更低的聚类程度,其中可聚类答案和未聚类答案与题目的语义相似度均较低,且不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新颖性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了创造性思维的语义信息搜索过程具有与自由联想类似的激活扩散特征,但总体搜索速度较慢。新颖性要求使得个体在最初搜索时便开始摆脱题目的语义限制而进行远距离搜索(避免就近搜索),并倾向于在每个语义场中只生成一个答案(避免局部搜索),但也可能会在远离题目的语义场中生成多个同类别答案。

[10]李佳,毛秀珍,韦嘉.一种简单有效的Q矩阵修正新方法[J].心理学报,2022,(08):996-1008.
摘要:Q矩阵的正确性是影响题目参数估计和被试分类准确性的重要因素。针对Q矩阵修正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ORDP)。然后,模拟研究通过改变被试知识状态的分布、样本容量(N)、测验长度(L)、Q矩阵错误率(M)、项目质量(Iq)和属性层级结构,比较了ORDP与已有方法(R、RMSEA和HD)的表现。研究表明:(1)当知识状态服从均匀分布时, ORDP方法在所有层级结构下最优;当知识状态服从多元正态分布时, RMSEA和ORDP表现没有明显差异,除独立结构外, RMSEA方法均稍优于ORDP方法;(2)各方法在多元正态分布下的修正效果不及均匀分布时的修正结果;(3) N、L、M、Iq和属性层级结构对4种方法的表现均有明显影响;(4)基于Tatsuoka (1984)分数减法数据的修正结果表明,采用ORDP方法修正的Q矩阵与数据拟合最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